王應文的父親王生明,是一九五五年「一江山戰役」的國軍司令。當年韓戰已結束兩年,毛澤東誤判情勢,使美軍決定協防台灣,轉向支持蔣介石。一九四九年蔣介石雖已失去大多數中國大陸領土的統治權,但仍有一千五百公里海岸線上的島嶼,掌握於蔣介石軍隊手中;從浙江海口的大陳島、一江山,南至海南島、金門、馬祖及台灣。一九五五年王生明接獲命令,「死守一江山」,等同一紙軍中死亡令。於是從大陳島出發前,一行人特別被允許先回台灣探望妻子,並由蔣介石頒贈勳章。他們是台灣島嶼當年的神風特攻隊,打一場打不贏的戰爭,打一場絕望的戰役。勳章掛胸前,別上去,換一條王生明司令的命。
出發前,全家拍了一張全家福照。那個時代台北的照相館不多,泰半集中衡陽路;照相館老闆多年後回憶,前來拍照的往往不是有錢人,而是窮困的軍人。拍的全家福多半除了不識事的孩子以外,丈夫、太太均無笑意。有的臉上掛著生離死別的悲傷,有的只差沒淚流滿面。
王生明一家是衡陽路照片故事中的一張,全家福妻子滿臉創傷,先生表情蒼茫。只有兒子王應文,斗大的眼神瞪著鏡頭,就怕自己閃失了那一瞬間。
旺旺中時集團拍攝紀錄片《最後的島嶼》,王應文回憶與父親最後一別。父子二人走到基隆碼頭,輪船已停泊岸邊,這裡已是馬路的盡頭,也是父子關係的盡頭。父親捨不下就此分離,於是拉起不到十五歲兒子的手,一切近在咫尺,戰火即將開打。父親的心,不知如何告別一個尚未長大的孩子;於是又回頭走了幾步,送兒子至路邊公車站。頓時,天下起了大雨,在空曠的碼頭,沒得遮雨的時代,沒得遮雨的地點,雨嘩啦嘩啦淋溼了父子二人,父親的眼淚這才停不住地流下,在雨水間,盡情地宣洩他的悲傷。
時光幽暗,萬般不捨,無助的父親此時只能掏出口袋中的手帕,試圖想遮擋根本擋不住的大雨。這是生命走向微弱光芒的父親,最終能為兒子做的最後一件事。大雨滂沱,像一個擋不住的大時代,父親必須走上他的職責,走上他的末路,走上他的悲劇,走上他的烈士人生。手帕那麼小,卻代表一個父親無力卻最感人的祝福。
王應文如今年已七十,還藏著當年的手帕,接受《最後的島嶼》紀錄片訪問時,告白了一段終身遺憾:「我真後悔,當時沒有緊緊地擁抱父親。」聲聲哽咽,眉間扭曲;呼喚一個叫不回的時代。
往事好似如煙,那是對我們。對歷經戰火逃難的一代,昨日其實一直近在咫尺。我認識多位與徐醫師父親類似的老兵們,在以時光堆積而成的歲月裡,他們多半選擇沉默以對,以不語和那驚心動魄的痛心回憶,保持距離。只有月迷津渡,人一下恍神時,才意識自己已永永遠遠逃離了那場難以言喻的生離死別。
http://mag.chinatimes.com/mag-cnt.aspx? ... 037&page=3
外島戰役
版主: Hammer
Re: 外島戰役
呵...鷹兄你是對的...
當年國軍由南到北, 被共軍一路追著打, 最後幾乎演變成"敵來我逃", 一路到海南島, 都是如此狀況....也因為這樣, 所以當1949年10月進入廈門島以後, 月底, 準備順勢拿下金門. 當時的共軍信心滿滿, 認為還是一樣, 共軍登陸, 國軍就撤退....也因為這樣, 規劃準備都不足, 就往金門去...結果, 因為古寧頭一戰, 共軍狠狠的吃了敗仗, 打擊了輕取之心...也因為這樣, 共軍在後來的幾次登島戰役, 都不再輕敵...
上位者, 為了凝聚意識, 製造籌碼, 所以下令死戰到底, 獨裁政客而已. 上陣的人, 明知必然犧牲, 還是義無反顧, 這才是真正的勇者.
冷戰的對抗意識, 才是真正讓美國幫台灣的因素....
當年國軍由南到北, 被共軍一路追著打, 最後幾乎演變成"敵來我逃", 一路到海南島, 都是如此狀況....也因為這樣, 所以當1949年10月進入廈門島以後, 月底, 準備順勢拿下金門. 當時的共軍信心滿滿, 認為還是一樣, 共軍登陸, 國軍就撤退....也因為這樣, 規劃準備都不足, 就往金門去...結果, 因為古寧頭一戰, 共軍狠狠的吃了敗仗, 打擊了輕取之心...也因為這樣, 共軍在後來的幾次登島戰役, 都不再輕敵...
上位者, 為了凝聚意識, 製造籌碼, 所以下令死戰到底, 獨裁政客而已. 上陣的人, 明知必然犧牲, 還是義無反顧, 這才是真正的勇者.
冷戰的對抗意識, 才是真正讓美國幫台灣的因素....
官待民如芻狗, 民視官如仇寇!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2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