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看天下-顧維鈞夫人回憶錄
2009-06-12 中國時報 【傅建中】
顧維鈞夫人回憶錄有兩本,第一本是顧的第三任夫人黃蕙蘭(印尼糖業大王黃仲涵之女)所寫,書名《天下無不散的宴席》 (No Feast Lasts Forever),一九七五年出版;第二本是顧的第四任(最後一任)夫人嚴幼韻所寫,也是本文要談的回憶錄。
嚴幼韻現已是一百零肆歲的人瑞,仍然健在,去年與她的長女楊蕾夢合作,出版了她的英文回憶錄,書名我的故事(My Story)。楊蕾夢是美國出版公司的知名編輯,故本書寫得有聲有色、圖文並茂,頗有看頭,值得關心中國近代史實的人們一讀。可惜此書並未公開發行,恐怕購買不易,加上沒有索引,查考不是那麼方便。
嚴幼韻原來的丈夫是我國早期的外交官楊光泩,上世紀三十年代派駐巴黎,擔任新聞官,那時顧維鈞是中國駐法國公使,所以楊是顧的部屬,因此楊和嚴幼韻在那時已和顧相識,而據黃蕙蘭的回憶錄說,當時顧嚴之間已發生婚外情,黃甚至赤裸裸的說楊「戴了綠帽子」(cuckold)。多年後嚴改嫁顧維鈞,可回溯到昔日巴黎的舊情。
一九三九年楊光泩調任為駐馬尼拉總領事,那時菲律賓仍在美國統治下,總領事等於駐菲大使。由於楊飽受美國教育,是普林斯頓大學的政治學博士,和美軍司令麥克阿瑟將軍關係甚好,常在一起打高爾夫球。可是好景不常,等到一九四一年十二月珍珠港事變、日軍攻陷馬尼拉後,楊光泩和我總領事館的八位官員竟遭日寇逮捕拘禁,而日本悍然無視於日內瓦國際公約,在一九四二年四月十七日將楊光泩等九人集體殺害,其藉口是楊煽動旅菲華僑抗日,並向華僑募集了大量金錢,助中國抗日。
據嚴幼韻說,麥克阿瑟撤離馬尼拉時,曾問楊光泩願否和美軍一起撤退,但楊以護僑有責,婉拒了麥克阿瑟的好意,致有日後的殺身之禍。就此而言,楊光泩確實是一位外交鬥士和為國犧牲的烈士。六○年代我訪問馬尼拉時,曾瞻仰楊光泩烈士紀念碑,對楊的崇敬之心油然而生,而對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和野蠻有了刻骨銘心的認識。想不到直到今天台灣仍有少數數典忘祖、認賊做父的皇民餘孽。
日本佔領菲律賓期間,嚴幼韻和三名稚齡的幼女亦和盟國人士被拘禁在集中營內,生活異常困苦,一直到一九四五年春美軍解放菲律賓後,方才重獲自由。美軍進駐馬尼拉後,麥克阿瑟夫人曾親自探視、慰問嚴幼韻,並透過同遭囚禁在菲國的蔣介石委員長和張學良少帥的顧問端納 (William H. Donald ,1875─1946,澳洲人)之助,四月搭乘第一艘美國船隻赴美,揮別了苦難,在異國開始了新生活,除了一九四七年匆匆返回中國一趟,參加在南京舉行的亡夫國葬大典外,再沒有重履斯土。嚴幼韻抵達舊金山後,才從接待她的美國務院官員口中,正式獲知丈夫楊光泩已被日軍殺害的消息。在此之前,她所聽到的,都是並不確實的傳聞。
嚴幼韻抵美後住在紐約,聽人說聯合國 (UN)有工作機會,特別去看了老朋友、也是當時UN中國籍的副祕書長胡世澤,但胡認為嚴沒有工作經驗,不贊成她進入UN工作。不過嚴認為自己側身外交界多年,足可勝任UN的禮賓工作,後來果然如願以償,擔任禮賓接待工作,從一九四六年一直工作到一九五九年和顧維鈞結婚為止。
顧維鈞和黃蕙蘭分居已近二十年,可是黃始終不肯與顧離婚,以致顧無法娶嚴為妻,到了一九五六年顧維鈞卸下駐美大使的職務後,黃才同意在離婚書上簽字。顧、嚴是一九五九年在我國駐墨西哥大使館內結婚的,證婚的是我駐墨國大使何鳳山,新郎已七十一高齡,是梅開四度,新娘亦已五十四歲。有情人終成眷屬,總算結束了顧氏「夜夜深情思愛人」的相思之苦。
一九六○年顧維鈞繼已故的徐謨被選為設在海牙的國際法院大法官。嚴幼韻說,若黃蕙蘭知道顧維鈞會榮膺國際大法官,肯定不會和顧離婚的,因為黃蕙蘭除了想當顧大使夫人外,自是也想當顧大法官夫人。
顧維鈞一生四次婚姻,以這一次最美滿,他晚年克享高壽,嚴幼韻細心照顧他的生活起居,功不可沒。最後顧氏以九七高齡 (1888─1985) 無疾而終,留下一部一千多萬字極具史料價值的回憶錄。
一九○五年出生的嚴幼韻,現已一百零肆歲,在一個多世紀的歲月中,看盡人間的喜怒哀樂、世事的變幻興衰,本身就是活的歷史見證。如今能寫下她生命中的悲歡離合,供後人憑弔,可謂不虛此生。
顧維鈞夫人回憶錄 我的故事(My Story)。
版主: Hammer
顧維鈞夫人回憶錄 我的故事(My Story)。
奴才們總以為拒絕向自己主子下跪的人,必定是自己主子對頭的奴才。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9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