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战国军失败结局源于淞沪会战?

你爺爺和我爺爺的事

版主: Hammer

回覆文章
good
文章: 204
註冊時間: 週一 11月 12, 2007 10:35 pm
來自: 河北沧州

内战国军失败结局源于淞沪会战?

文章 good » 週三 8月 19, 2009 3:53 pm

内战国军失败结局源于淞沪会战?

http://history.stnn.cc/war/200908/t2009 ... 85801.html

作者:赵宁宇

  解放战争,以解放军的最后胜利和国军的彻底失败告终。对其政治、军事、经济等方方面面的分析都有很多,不复赘言。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总会关注其中巨大的历史问题:在解放战争初起时,解放军方面的力量如此之弱,国军方面的力量如此之强,而战争的进程又是如此之快,三年左右的全面战争,原本只是国军1/3规模的装备落后的解放军累计全歼了800万国军,一统天下(除台湾外)。为什么解放军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而国军却是屡战屡败?

  在此先只讨论军事问题。

  国军是精兵,这没有问题。解放军胜利,就应该是更精的兵。

  国军也打过胜仗,比如东北的攻势、张家口战役、南麻临朐战役、西府战役等等,现在也有观点认为“挺进大别山”其实是解放军的失策,不深论。总的情况是,国军胜仗少败仗多,解放军败仗少胜仗多,所以最后解放军获得全面胜利,这是基本事实。

  以前的宣传中,都说国军差得一塌糊涂,百无是处,所以遭到摧枯拉朽。新时期以来种种史料揭秘、纪实文学等等已经澄清了这个问题。国军大部分军事水平很高,甚至比对面的解放军还要高。中国的内战,完全是优秀军人和优秀军人的决战。

  还有一种论调是,解放军采用人海战术,使用无数农民战士象汪洋大海一样打冲锋。这种虚无主义的论调很是蒙蔽了一些人,但根本禁不住推敲。解放军在绝大部分时间内人数都少于对手,哪里有人力往海里扔?(此问题也适用于朝鲜战争)应该是战败者出于种种心态的泄忿之辞吧。

  其他方面的问题先不讨论,还是说军事问题。

  解放战争的结局,源于淞沪抗战。

  淞沪抗战前,蒋介石基本上完成了国家(形式上)的统一,能够比较有效地调用全国的资源,准备对日作战。在之前的数年里,蒋政府一直在东部各个地区修筑国防工事,在观念上应该还是受到了欧洲一战影响。而蒋做的最积极的事,就是攘外必先安内,围剿红军。恐怕蒋受明末历史的影响太深了……红军的厉害,就是无法被消灭,之后西安事变,国共开始谈判,有了归南京政府的蓝图,蒋继续进行他的国防计划。

  可以说,日军提前全面入侵中国,也是看到了这个危机。

  日军在华北、淞沪两个战场打响之后,形成了这样的格局:以原北方各军阀部队为主体的中国军队加上八路军,在河北、山西、山东等地抵抗日军;而以国军中央军为主体包括蒋曾以各种方式统辖过的南方军队为主体的中国军队,在淞沪一线抵抗日军。

  蒋选择死守淞沪,有诸多考虑。不给对方战役纵深,甚至驱敌下海,利用上海的国际声望影响列强干预,利用集中的作战区域保护后方工业,并调全国各实力派军阀的部队参战……前前后后,蒋调到淞沪前线的有70万大军(全国军队的1/3),对面的日军也达到了40万。

  虽然中国军队的人数几乎达到了日军的两倍,但大家都清楚,比起战斗力来,中国军队还是远远在日军之下。但蒋豁了出去,这一抗日举措,极大地鼓舞了全国百姓的民心士气,也让各地方实力派倾心归附,其国内政治意义高过了战争意义,如果能够多坚持几个月,说不定会有和历史完全不同的结果。

  后来发生了日军第十军的杭州湾登陆,抄了70万国军的退路,国军溃败,一道道国防工事弃守,退入华中,南京,南京……

  在淞沪一带作战的国军,包括了蒋中央军的大部分精华,黄埔系的将领,也大多在此阵中。从淞沪到南京,许多将领阵亡、自戗,普通兵员更损失了数十万。但是对于国军来说,损失最为严重的,是上万名下级军官,也就是营长、连长、排长们。经过淞沪一战,国军中央军中损失了上万营连排长以及技术军士,这一点,对于日后中央军的影响是致命的。

  在军队中,高级将领很重要,但是只要军队体系没有大问题,从中级军官中选拔出优秀人才提升为将领还是有保证的,因为高级将领需要的数量并不多。普通士兵则很好补充,普通的工农,经过短期训练,既可以拿枪上战场。最难补充的,就是下级军官。上级的战术意图,要下级军官贯彻;缺乏头脑的普通战士,要下级军官统领。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下级军官,是所有军队的建军关键。

  蒋通过办军校、训练班等,培养、轮训了一大批下级军官,事实证明他们是称职的(包括对红军作战)。淞沪抗战损失的上万下级军官,几乎把中央军的筋骨都抽掉了,这样的损失远远高于更多的兵员损失。

  之后,在徐州会战中,虽然中国军队获得了台儿庄小胜,但在战略上眼光短浅,被日军大纵深“铁壁合围”,撤退过程中亦损兵五十万,这其中损失掉的下级军官也有上万人。

  更让蒋痛心的还是在淞沪损失掉的那上万下级军官,北方军队还是杂牌军,中央军里的骨干都是蒋一手培养出来的,如今一战尽失,中下级指挥人才奇缺,到处都是临时提拔和转行过来的接替者,这个弊端很快在之后的作战中显现出来。虽然国军中出现了74军、新1军、新6军等抗日英雄部队,虽然“十万学生十万军”选拔、培养了不少有文化底子的下级军官和技术军士,但国军的结构性缺陷已经深深埋下了。

  到了解放战争年代,国军的结构性缺陷的巨大问题显现了出来。在解放军和国军中,当年的下级军官们,经历了数年征战,(活下来的)不断提升,正好进入中级军官层次,也就是(旅)、团、营一级。换言之,解放战争中国共双方的团长、营长们,正是抗战初期的连长、排长们。他们的指挥水平,直接决定了两军战斗力。

  个人认为,国共双方高级指挥员,解放军水平高过国军。

  国共双方基层士兵,国军水平高过解放军。有很多史实证明此点,解放军很多部队在补充兵员时,就喜欢要解放战士,不爱要翻身农民。解放战士,毕竟是对面过来的久经战火的职业军人。

  在中级指挥员层次上,也就是有决定性意义的层次上,解放军全面压倒了国军。许多战斗中的细节都证明了这一点。

  为什么国军中级指挥员水平差劲?问题就回到了淞沪抗战,国军中中级指挥员的好苗子——一万多下级军官阵亡了。国军序列中,缺了一代人。

  这大致是美国史学家的观点。这样的话也并非是说,国军不应该在淞沪抗战,应该早就退守内地,甚至早就让出淞沪——那就成了投降主义的论调了。但是国军的淞沪抗战是不是可以有更好的战术选择?比如大纵深防御?这也是事后诸葛亮,那个年代全世界都还没弄清浅纵深的危险(所以德军闪击战屡战屡胜),甚至过了这个年代,到了朝鲜战争,志愿军也没完全弄明白这个道理,直到四次战役付出惨痛代价后才一下子进步了……

  国军在抗战中损失了上万下级军官,导致在内战中没有足够的称职中级军官,最终失败。这是个挺顺理成章的因果关系。

  但是解放军方面,甚至更缺乏这样的低级军官,但是在解放战争中却显现了惊人的战斗力。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解放军方面的体系,更有利于军事人才的成长,其成长效率远远高于国军。有其他美国学者论及,延安方面在其各方面都落后的根据地地区,创立了一整套和实际相符的管理体系,使当地的组织(动员)水平达到相对的最高,其效率反倒高过了组织原理先进却无法贯彻的南京政府,因而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其他依此类推……

  他们的话,是一家之言,有可以琢磨、值得吸取的地方——
这里是个好地方

頭像
eegf
文章: 3685
註冊時間: 週日 6月 26, 2005 4:19 pm
來自: 港都

Re: 内战国军失败结局源于淞沪会战?

文章 eegf » 週三 8月 19, 2009 4:11 pm

國民黨一堆將領都是以前的軍閥
派系鬥爭超級嚴重
根本團結不起來

神奇的是幾十年過去了
人都換了
國民黨還是團結不起來

aerostar
文章: 1587
註冊時間: 週一 4月 25, 2005 7:01 am
來自: USA

Re: 内战国军失败结局源于淞沪会战?

文章 aerostar » 週三 8月 19, 2009 11:38 pm

對,我也認為是人心的問題。人心不齊,干不成事的。

Joe Chang
文章: 363
註冊時間: 週一 9月 27, 2004 3:57 pm

Re: 内战国军失败结局源于淞沪会战?

文章 Joe Chang » 週五 8月 21, 2009 11:15 am

為什麼共產黨的人比較團結?這不是很奇怪嗎?

每個人都有權力欲望,毛澤東也不是很了不起的領導人,為什麼只有林彪反毛澤東?其他人不想起而代之嗎?毛澤東又奸又狠,其他人會觀察不出來嗎?
圖檔

中華共和聯邦旗:
看似中華民國旗是給 "右岸" 面子,五星紅三面包圍"青天白日是 "左岸" 的裡子。

Joe Chang

Sergeant
文章: 345
註冊時間: 週日 5月 07, 2006 9:00 am

Re: 内战国军失败结局源于淞沪会战?

文章 Sergeant » 週五 8月 21, 2009 11:41 am

士大夫觀念的書生太多啦!

頭像
MikeH
文章: 726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17, 2004 3:15 am
來自: USA
聯繫:

Re: 内战国军失败结局源于淞沪会战?

文章 MikeH » 週五 8月 21, 2009 9:48 pm

內戰不光是軍事問題 而是政治問題
軍民對老蔣缺乏向心力 甚至倒戈相向
就算軍官團沒出現斷層 也改變不了結局

CA1903
版主
文章: 3195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14, 2007 11:09 am
來自: 美國加州

Re: 内战国军失败结局源于淞沪会战?

文章 CA1903 » 週六 8月 22, 2009 6:34 am

老蔣不打松滬會戰,抗戰就打不下去,至少不會在老蔣的領導下。
以那時候的「人治」,也看過說法:老蔣當老大,得先表現一下。在中央軍打散了之後,老蔣才能順理成章的要求各派系出兵出力。否則變成只要求別的派系犧牲抗日,變成以抗日來打擊異己。

不過在內戰時,老蔣的部隊,包括眾多非嫡系,到了1947-48就打不了運動戰了。主動權由共軍掌握。在三大戰役中,只有遼瀋中國軍還有些部隊有運動戰的作為,其他變成被動為主。這個原因到現在我還不清楚。政治因素?很可能。
M1903A3 我最愛

回覆文章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69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