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事件

你爺爺和我爺爺的事

版主: Hammer

回覆文章
Hammer
版主
文章: 11747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02, 2003 5:47 pm
來自: 槍客村

林彪事件

文章 Hammer » 週二 9月 13, 2011 10:47 pm

盛傳九一三黑盒子已送回大陸

林彪「九一三事件」已屆滿40周年,對於當年林彪墜機的失事原因,迄今中共官方仍無公開定論,關鍵的黑盒子(大陸稱黑匣子)也下落不明。近來網路上曾有爆料,指飛機上的黑盒子已被大陸政府要回,唯大陸官方至今從未證實。倒是9月最新出刊的《文史參考》,大陸學者舒云披露不少墜機現場細節,在此時間點,格外引人注目。

 官方論定叛國 墜機原因未提

 首先來看中共官方如何論定林彪。今年一月由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寫、出版上市的《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1949-1978)第二十三章,仍以「反革命集團」稱呼林彪及其同夥。針對「九一三事件」,則指林彪「竟然陰謀殺害他所高呼的偉大的導師、偉大的領袖、偉大的統帥、偉大的舵手……;由黨章欽定的接班人竟然叛逃出國。」

 關於叛逃和墜機過程,文中說:「林彪等知道他們的行動已經引起注意,計畫已難得逞,遂於9月13日凌晨強行乘機向北外逃叛國。飛機在蒙古人民共和國溫都爾汗附近墜機,機上人員全部身亡」。但對林彪失事墜機原因,則隻字未提。

 傳聞黑盒子內 保留林彪聲音

 林彪墜機後黑盒子的下落,至今仍是謎團重重,大多數說法,都說是被蘇聯人取走了。大陸學者舒云日前曾披露,2010年他聽說,林彪事件黑盒子已被大陸政府要回,而且某中南海的元老曾聽了黑盒子內容,裡面還有林彪的聲音。

 舒云博客更爆料稱,他從不同來源得知,黑盒子裡頭林彪有說「回來」,或說「回國」。他認為,果真如此,林彪「叛國外逃」之說恐將改寫。但此一傳言中共官方從未證實。

 就在「九一三事件」滿40周年前夕,9月1日最新一期的《文史參考》中,舒云再度披露了一本從未公開出版的《林彪元帥之死》冊子內的細節,這本冊子是由蒙古歷史研究所所長朝倫.達西達瓦在2007年所寫下的。值得注意的是,《文史參考》是由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的一份時事政論與歷史的資訊類雜誌,此文更在9月2日由人民網、《中國新聞周刊》轉載,內容涉及當時中國、蘇聯及蒙古三方在現場的調查,頗引人矚目。

 人民網批露文史參考細節

 據《文史參考》披露,朝倫.達西達瓦指出:「蘇聯人拿走黑匣子之後,從來沒有對蒙古講過黑匣子裡有什麼內容,這給我們調查飛機墜毀原因帶來了困難。……至今俄羅斯仍祕而不宣……,當時(中國)大使許文普、孫一先等並不知道飛機失事首先要找黑匣子。更何況因中蒙談判中斷,現場所有物品都沒有移交中國。」

 《文史參考》也引據時任蒙古外交部副部長雲登的回憶,指機內曾發現一張標出航線的航圖,從河北省北戴河穿過失事現場,一直畫到貝加爾湖附近的伊爾庫茨克。但不知道為什麼,達西達瓦手冊內並沒有提到這張航圖,很可能連同黑盒子一起,被蘇聯人拿走。

 大面積著火 反駁燃料用盡說

 針對失事原因, 1972年中國空軍專家組曾根據墜機現場照片,推論是「油料不夠」。但《文史參考》引用1971年10月12日,蒙古國防部、總參謀部一次會議中,蘇軍駐蒙古司令官克里夫達中將對墜毀飛機調查的看法,有力地反駁油料不夠說法。

 克里夫達認為,飛機因「燃料用盡」墜毀完全是謊言。一是,剩多少油能飛多長,通過儀表就能知道;二是,從大面積著火判斷,這架飛機載有足夠燃料。至於迫降也不可能。一是,迫降,飛機必須照亮降落地點,蒙古專家卻說,林彪專機墜降沒有打開機翅上的燈,也沒有放下起落架。按一般迫降應該是尾部先著地,但林彪飛機是頭部先著地,同時,儀表在著地一剎那全碎,發動機也沒熄火。

 克里夫達還說,根據現場判斷,屍體主要是在機艙左邊,說明有準備,企圖通過艙門下飛機。而且從9具屍體都沒戴手錶和穿鞋看,很可能已做了準備。他更判斷,很可能潘景寅和林立果在被飛機甩出時還活著,因為他們的表情痛苦,似在火中掙扎過。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95 ... 00193.html

** 1990年代初,自德州 Larmar University 轉來的學生說,有個教授開了一大堆書要學生買(教科書超級貴,在那時就要$50~100之間);大陸學生張霞不滿與教授開槓,教授就對所有的華人學生報復(低分),張霞就更往上報幹開了......該校兩岸同學稱之" 張霞事件 " :lol: :lol: :lol:

Hammer
版主
文章: 11747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02, 2003 5:47 pm
來自: 槍客村

Re: 林彪事件

文章 Hammer » 週二 9月 13, 2011 10:50 pm

五七一工程紀要 政變說疑點多

毛澤東整肅林彪過程中最撲朔迷離、至今疑點重重的「政變」情節,《五七一工程紀要》無疑是其中最關鍵的「罪證」,但似又禁不起考驗。中央大學歷史所教授齊茂吉認為,古往今來沒有聽說以空軍為政變主力,就戰術上根本不合理,何況涉及的各方事後否認知情,「與其說是政變計畫,不如說是一份當時政情分析報告。」

 日後被中共當局指稱為最重要的罪證──《五七一工程紀要》,直到目前為止,都無一手史料可以證實林彪本人看過這份計畫。據中共中央文件指稱,1971年3月22日至24日,林彪派林立果到上海,召集「聯合艦隊」(林立果為頭目的一批黨羽,核心骨幹包括周宇馳、王飛)的主要成員周宇馳、空軍司令部辦公室副處長于新野及空軍第四軍政治部副處長李偉信,制定《五七一工程紀要》。這份紀要分析了形勢,規定了實施要點、口號和策略,提出了「軍事上先發制人」,利用「上層集會一網打盡」或「利用特種手段如毒氣、細菌武器、轟炸、543(一種武器代號)、車禍、暗殺、綁架、城市游擊小分隊」,發動武裝政變,「奪取全國政權」或製造「割據局面」,並「借蘇力量箝制國內外各種力量」。

 召集三國四方會議

 接著在1971年3月31日,林立果根據《五七一工程紀要》建立指揮班子,在上海召集南京軍區空軍政委江騰蛟、空四軍政委王維國、空五軍政委陳勵耘和南京軍區空軍副司令員周建平祕密開會,指定南京以周建平為「頭」,上海以王維國為「頭」,杭州以陳勵耘為「頭」,江騰蛟則進行三點聯繫,配合、協同作戰。就是所謂的「三國四方會議」。

 關於林立果的這些密謀,汪東興事後指出:「毛主席當時都不知道,也根本不可能知道。」至於《五七一工程紀要》中以空軍為政變主力的構想:「地理迴旋餘地大,空軍機動能力強。比較起來,空軍「五七一」(「武裝起義」的諧音)比較能夠得到全國政權,軍區搞地方割據。」「國土遼闊,迴旋餘地大,加之空軍機動性強,有利於突襲、串聯、轉移,甚至於撤退。」吳法憲表示,他對此一無所悉。

 陳勵耘、張春橋互嗆

 根據齊茂吉的考證,陳勵耘則是在中共九大時入選為候補中央委員,當年冬天,他去北京,忽然接到通知,林彪要召見他,他立刻趕到毛家灣見林彪。葉群帶著他見林彪時,林彪坐在沙發上只講了3個「好」字,即結束這場約見,前後不到1分鐘。當天,他也見到了林立果,不過林立果一言不發。九屆二中全會前,陳勵耘接到江騰蛟派人傳來的口信,林彪將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可能與張春橋反林彪有關。接著陳勵耘上廬山開會,在九屆二中全會揭幕前夕,林立果曾以林辦祕書為名,打電話給陳勵耘,暗示他不要接觸張春橋外,還要他注意聽明天上午林彪的重要講話。隔天,陳勵耘聽林彪別有用意的講話時,心中知道指的是誰。因此,次日陳勵耘在華東組的會議上,慷慨激昂的呼應林彪講話。

 在群情激憤之際,一位中央委員發言說不把反對毛主席的人揪出來,決不收兵時,陳勵耘聽到這裡,馬上跳出來衝著張春橋大聲說,要他自己站出來。等到毛澤東拋出《我的一點意見》後,張春橋扳回劣勢,陳勵耘只好自我批評,並遭到張春橋反唇相譏。不過,當時陳勵耘並不知道《我的一點意見》是針對林彪而來的,廬山會議後,陳勵耘認為自己犯錯,感到壓力很大,但是仍然沒有想到毛澤東、林彪之間有什麼矛盾。

 武裝、和平兩種奪權形式

 所謂三國四方會議,陳勵耘表示,林立果指派于新野專程來杭州接他,他才前往上海見林立果、江騰蛟。在這場會見中,令陳勵耘吃驚的是,林立果談到了江青、張春橋爭奪接班人的問題,還說到有兩種奪權形式,一是武裝形式,一是和平形式,不過,林立果說他們採取的是和平形式。

 在會見結束前,江騰蛟忽然講了一句,今天是開三國四方會議,接下來林立果分別指定周建平、王維國、陳勵耘分別負責南京、上海、杭州,江騰蛟則是總負責。陳勵耘強調,在這場會見中,沒有一個人提到毛、林間的矛盾,也沒有人提到《五七一工程紀要》,更沒有人提到陰謀反對毛主席。

 九一三事件後,陳勵耘遭到逮捕,後來被按上兩條罪狀,一條是毛澤東在杭州停留一個星期後,準備離開杭州,陳勵耘前往送行時,說他企圖帶槍接近毛澤東;另一條是空五軍改裝老舊的伊爾─10(IL─10)強擊機,被說成是準備轟炸毛澤東的專列。事後調查的結果,都是子虛烏有。

 經過近11年的拘押,陳勵耘才告重獲自由,《免予起訴決定書》中,陳勵耘唯一的罪行就是參加了上海的三國四方會議,在《五七一工程紀要》中列為基本力量,除了聯合艦隊和上海、北京、廣東各分艦隊外,還包括王維國、陳勵耘、江騰蛟掌握空四軍、空五軍的骨幹力量。換句話說,在這場政變中,陳勵耘應是獨當一面的重要角色。中共大審林、江集團期間,陳勵耘以「已構成參加反革命罪」遭到起訴,結果竟然被免予起訴。陳勵耘逃過一劫的關鍵,不應只是他供認不諱而從輕發落,最重要的原因是三國四方會議根本未涉及反毛或刺毛的活動。因此會議中的要角始終不認罪或事後不斷上書中共中央要求平反,或表示未曾看過《五七一工程紀要》。

齊茂吉表示,列名《五七一工程紀要》的主將,竟然異口同聲說未看過《五七一工程紀要》,豈不啟人疑竇?

 中研院近史所助研究員吳啟訥表示,超乎毛的想像,黨國的指定接班人林彪之死,與被毛派當作林「陰謀刺殺偉大領袖」、「發動反革命政變」的「反革命證據」──《五七一工程紀要》,竟成為毛統治的最後歲月,許多人的政治啟蒙教材。下焉者對文革和毛路線產生質疑;上焉者則開始反省毛主義,反省共產黨體制。後來曾參與「四五」運動、「民主牆」的人士回憶,都曾提及《五七一工程紀要》的啟蒙。可以說,1970年代後期改革開放中的「政治改革」面,不是源自接觸民主政治經點著作,而是源自其推動和參與者在共產黨統治下的切身經歷,但啟發他們思考的觸媒,在相當程度上,就是《五七一工程紀要》的內容。

 毛後期 同情林彪漸多

 更令人覺得諷刺的是,儘管林本人,應該並沒有策畫行刺毛,但正因為中共指控林有刺毛之意圖,到後毛澤東時代,中國大陸很多人反而同情林彪,並視林立果為英雄。吳啟訥指出,表達林彪之子林立果等人理念的《五七一工程紀要》譴責道:

 「他們(指毛派)的革命對象實際上是中國人民,而首當其衝的是軍隊和他們持不同意見的人」,「他們的社會主義實質是社會法西斯主義。他們把中國的國家機器變成一種互相殘殺、互相傾軋的絞肉機,把黨和國家政治生活變成封建專制獨裁式的家長制生活」;「實際上他已成了當代的秦始皇,為了向中國人民負責,向中國歷史負責,我們的等待和忍耐是有限度的」;「他不是一個真正的馬列主義者,而是一個行孔孟之道,借馬列主義之皮,執秦始皇之法的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封建暴君。」

 「十多年來,國民經濟停滯不前」;「敢怒不敢言,甚至不敢怒不敢言」;「統治集團內部上層很腐敗,昏庸無能」;「農民生活缺吃少穿」,「青年知識分子上山下鄉,等於變相勞改」;「機關幹部被精簡,上五七幹校等於變相失業」;「工人(特別是青年工人)工資凍結,等於變相受剝削」。…… 《五七一工程紀要》並正面主張「用民富國強代替『國富民窮』」;「使人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政治上、經濟上組織上得到真正解放」; 「對過去B-52(毛澤東的代號)以莫須有罪名加以迫害的人,一律給於政治上的解放。」

 反映林彪對毛的見解

 吳啟訥說,不論林彪是否參與制定《五七一工程紀要》,不論《五七一工程紀要》的名稱是否確實,其內容可以代表林彪對毛與文革的見解,應該是沒有疑義的。

 從政治角度看,「九一三」標誌了文革的失敗,毛對此心知肚明。這樣,才有毛在風燭殘年變更戰略方向,更改外交路線,讓鄧小平復出,最後指定由華國鋒,而非毛的文革嫡系入繼大統。而《五七一工程紀要》卻怎麼也難說服研究此案的台灣學者,同意這是一份政變計畫書,充其量只是政治宣言或政情分析。但齊茂吉和吳啟訥卻都同意,其中批毛的說法則多屬事實。

Hammer
版主
文章: 11747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02, 2003 5:47 pm
來自: 槍客村

Re: 林彪事件

文章 Hammer » 週二 9月 13, 2011 10:52 pm

五七一工程遺址 見證政治風雨

林彪的「五七一工程」遺址,目前仍保留在蘇州,同時開放給中、外遊客參觀。過去高度敏感的祕密基地,儘管已人去樓空,至今卻仍保留晦暗神祕感,包括林彪的座車紅旗車、地下通道、厚重防爆鐵門、祕密指揮所等重重機關,都向外界傳遞著此地的不尋常。

 位於蘇州的南園賓館,曾經是接待大陸國家級領導的賓館。相傳林彪曾在此住過三次。第一次是1965年冬,林彪到蘇州休養,進住南園賓館七號樓,直到1966年,共住了200多天。林彪對周邊環境的安全工作極重視,甚至擔心有人扔炸彈等等,曾向賓館工作人員嚴加要求防禦工事。

 南園醞釀五七一工程

 據傳當年年底,林彪曾在此審定《解放軍報》元旦社論稿,並在稿內加上「毛主席的話句句是真理,一句頂一萬句」,這句話,也是後來開啟文革十年浩劫的一個信號彈。

 第二次林彪入住南園賓館是在廬山會議以後,當時毛澤東已對其百般想設立國家主席的意圖懷有戒心;林彪第三次入住,則是1971年2月到3月,林彪、葉群及其子林立果入住南園,「五七一工程」也就是在此醞釀、制定的,而「五七一工程」的最後定稿則在上海。

 「五七一工程」如今已成為林彪反革命「政變綱領」的代稱,相傳「五七一」就是「武裝起義」的諧音。這裡的工程修建一直延續到九一三事件之後,工程部隊才撤走。隨著林彪的垮台,南園也一度也蒙上神祕色彩,如今保存下來,也見證了當時政治上的風風雨雨。

 林彪行宮 軍事小堡壘

 目前遺址已掛上「五七一工程遺址」的牌子,一走進去便是一改裝車庫,大門由兩扇厚重的弧形大拱門,內部停放著當時林彪乘坐的紅旗車,不難想見當時林彪有多風光。沿著內部地道往下走,是一個曲型階梯,階梯底部接著一長長陰暗的地道,地道兩旁還棄置著許多生鏽大鐵箱。

 在地道末端,一側又是一個向下階梯,沿著階梯往下走,來到一個5、6坪大的暗室,室內全部用深色木頭裝潢,裡面則陳列著一張辦公桌、櫃及沙發,相傳這就是祕密指揮中心;而另一側則是一間洗手間,洗手間內還是架了一道天梯,可以隨時從天梯內向外爬,儼然像是一個臨時的軍事小堡壘,相當隱密,卻又設計周全。

 從祕密指揮房間另一側,則是一到向上階梯,通往地面,據傳當時直接通往葉群所住的南園另一棟樓。

 其實蘇州人對林彪並不陌生,包括葉群,因為那時林家常來蘇州,蘇州南園幾乎成了林家的行宮,蘇州南園也因此一度成為專門接待國家領導人的國家級賓館。他們喜歡夏天住在北戴河,冬天在蘇州過,也因此蘇州相傳不少林彪的故事,包括文革初期的洪涇大隊、五七糧店、甚至是林立果的「選妃」等等……,這也讓南園捲入當時的政治事件中。

Hammer
版主
文章: 11747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02, 2003 5:47 pm
來自: 槍客村

Re: 林彪事件

文章 Hammer » 週二 9月 13, 2011 10:54 pm

無罪也是罪毛、林走向決裂

「九一三事件」是毛林關係最終決裂的標誌,也是毛所發動的文革失敗的標誌。然而毛林之所以會走到對決一途,原因複雜,總體來說,毛澤東一生對政敵、盟友鬥爭不斷,即使與林彪建立親密的政治結盟關係,決裂後打倒林彪也絕不手軟。

 40年後回顧九一三事件,台灣研究林彪事件的權威學者、中央大學歷史所教授齊茂吉說,「毛澤東加在林彪頭上的罪名,總結來說全屬欲加之罪。」毛曾向來訪的美國總統尼克森表示,不願看到中美關係解凍的人,已在外蒙古沙漠身亡,暗指林彪為阻力,但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林彪對中美關係解凍作梗。

 被動、被動再被動

 齊茂吉說,林彪基本是以毛澤東意旨馬首是瞻,而中共建政後的林彪,除了外界熟知的怕風、怕光、怕水之外,完全是個「被動、被動再被動」的人物。 1967年6月17日氫彈試爆成功,周恩來深夜擬出新聞公報稿,當時毛已就寢,周決定請時任國防部長的林彪審閱後交新華社發稿,結果葉群出面替林彪擋掉。「不表態」似乎是林彪明哲保身的最高原則。百事不表態,全部推給毛,這是林彪的獨門絕技。

 中研院近史所助研究員吳啟訥指出,林從未組織反毛集團。從1967年到1970年,林彪僅一次在住地召見軍委辦事組的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被稱作四大金剛)約20分鐘,交談內容僅是防範蘇聯對北京的突然襲擊;黃永勝擔任軍委辦事組組長和總參謀長前後,林彪只見過他兩次,林彪從未單獨接見過吳法憲,對李作鵬也僅在人民大會堂接見過一次,邱會作在文革期間從來沒有面見林彪的機會。林彪甚至在文革數年也沒有對軍委辦事組下達過像樣的命令。

 林不願被毛操縱

 然而林彪最終仍在毛澤東步步進逼下出走,九一三事件發生,空軍成政治「重災區」,從而延遲了當時正積極進行的中共空軍現代化和太空計畫,從這意義來說,該事件或可說對台灣有利。

 吳啟訥認為,毛林之間的特殊關係,早在江西時期即已建立。他對林彪的器重,在長征到抗戰期間即已顯露無疑,林也為中共奪取江山立下最重要的汗馬功勞。在毛的心中,真正接班人,劉少奇絕非優先人選,周恩來更是完全不在考慮之列。在政治上,林彪的崛起當然與他在文革前大躍進、大饑荒等問題上為毛救駕,在毛對彭德懷、劉少奇等的鬥爭中,站在毛一邊有直接關係。

 但毛在文革開始之際推出林,目的在於找一個比劉少奇更容易控制的人。然而事與願違,毛沒想到林並不願被他任意操縱。在「九大」之前,林無疑即已與毛支持的江青集團嚴重對立。林有意結束文革,在面對毛派時,也與周恩來在實質上結盟。當然,林與周兩個人並不需要簽訂有形的結盟協議,正如林與陳伯達結盟也沒有任何有形協議。是政治時勢造就了他們的結盟。這樣,毛與林終於走到了針鋒相對,拔刀相見的地步。

 對於毛澤東指定林彪為接班人,齊茂吉直指這是「假」的,「有名無實」。齊茂吉說,大陸學者為此和他辯論「寫到黨章裡的接班人怎麼會是假的?」齊茂吉認為,毛澤東根本是個無法無天的人,毛的一生出爾反爾,言而無信,栽贓嫁禍,無所不為,毛從未將黨章或憲法擺在眼中,毛的意志就是最高權威,即使毛曾指定劉少奇和林彪為接班人,一旦毛決定要打倒他們,不論是劉或是林,根本都不是毛的對手。

 劉少奇功高震主

 中共建政後,劉少奇地位受到高崗挑戰,毛犧牲了自認為取得毛支持的高崗,劉少奇在毛力挺下立於不敗之地。但是劉少奇在三面紅旗和清算彭德懷的鬥爭中,雖然一直擁護毛,不過面對三面紅旗造成的數千萬人餓死的災難性結果,卻不能置身事外。中共中央1962年1月召開7千人大會,劉少奇逼毛澤東當場自我批評,但毛「認錯不認輸」,在同年9月的八屆十中全會即反攻,再度強調「階級鬥爭」還以顏色。劉少奇還派了妻子王光美搞「桃園經驗」,並以中共中央文件下發全國,此舉完全觸怒毛、犯了毛的大忌。劉少奇功高震主,是毛發動文革打倒劉的主因。

 齊茂吉分析說,毛澤東必須找一個人取代劉少奇,林彪的病和他的退讓不抓權,此時成為他最大政治資本。此外,1958年以來中央軍委擴大會議到1959年的廬山會議,可說毛鬥爭矛頭指向那裡,林彪就殺向那裡。對毛而言,是好用的利器。

 毛嚴批林想當明世宗

 林彪透過種種作法向毛表態,他不抓權,還拚命捍衛毛。但齊茂吉強調,毛不可能不知道林彪病情,否則毛不會交代平時由葉群代表開會即可。權威消息透露,文革前上海瑞金醫院醫師檢查林彪,判斷林彪有輕微精神病。這在毛私人醫師李志綏回憶錄中也有類似的記載。以毛耳目之多,對林彪的病情豈會不知。

 根據張寧著《塵劫》一書,在八屆十一中全會上,毛澤東發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後,劉少奇遭到猛烈批鬥,毛決定任命林彪為他的接班人。在周恩來祕密安排下,將林彪由大連接到北京,林的專機落地後,周和汪東興登上專機和林密談一個半小時左右。當林步出飛機,面帶憂鬱、毫無喜色。據說,林懇求毛,為了文革別任命他為接班人。不過毛拒絕了林,嚴厲批評他想當明世宗(明嘉靖帝,信道教,不問政事)。

 史上從未聞開國之君選病夫接班,所以,毛只是打算騎驢找馬,在文革風浪中觀察並培植真正的接班人。林彪充其量只是暫時瓜代。齊茂吉說,王洪文、張春橋、江青都曾是毛思考過的接班人選,無奈素質太差,最終由「清清如水」的華國鋒出線。當林彪成為中共黨章中的「接班人」時,恐怕反而說明他已不是毛心目中「真正可以接班的人」。

Hammer
版主
文章: 11747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02, 2003 5:47 pm
來自: 槍客村

Re: 林彪事件

文章 Hammer » 週二 9月 13, 2011 10:55 pm

九一三印證權鬥的殘暴血腥

 自「九一三事件」發生以來,林彪在中共黨史中始終戴有不名譽的帽子。有人形容林彪是「成也文革、敗也文革」,實情恐非如此簡單。綜觀整個「九一三事件」,稱林彪出走也好,叛逃也好,毛澤東無疑要負最大的責任。

 中央大學歷史所教授齊茂吉直言,毛澤東若在1956年死亡,他會以偉大農民革命家載諸史冊,不料他「多」活20年,自1957年反右、1958年「三面紅旗」、1966年十年文革浩劫,已經將毛澤東歷史定位徹底翻轉,變成「開國有功、建國有過、文革有罪」。且不說「大躍進」等政治運動餓死4千4百萬人,等於整個台灣人都死絕了不算,還得再貼上兩千萬人;光是歷來被他鬥死、整死的政敵,五個指頭還數不過來。

 忠心護毛 成準接班人

 問題是,毛澤東廬山會議鬥彭德懷,林彪、周恩來等無人伸援,林彪甚至靠向毛,棒打落水狗;毛澤東羞辱朱德、向劉少奇開刀,林彪在內的黨內要角始終是唯毛澤東意旨是從,不敢挑戰毛的權威。劉少奇死得慘,但「四清」運動時他鬥爭政敵同樣不手軟。

 1958年毛澤東一意孤行推行「三面紅旗」,三年後大躍進變成大飢荒,和平時期竟然餓死了千萬人,這是中外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滔天大禍。當時中共高層幾近集體性地要與毛切割,但林彪卻出奇兵護毛,他不是明著袒護毛澤東,而是倒打一耙並且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稱「這些困難,在某些方面,在某種程度上,恰恰是由於我們沒有照著毛主席的指示、毛主席的警告、毛主席的思想去做」。此言一出,情勢頓時變為「罪不在毛」,果然,劉少奇、彭真及周恩來都聽出林彪的弦外之音,再不敢發聲,於是,毛澤東躲過一劫。

 毛澤東激賞林彪的談話,確信林彪是難得人才,從此特意提攜,直至文革時期達到高峰。但林彪成為「準接班人」之後,毛澤東的疑心病就發作了。連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都不想幹的林彪,自然無意於只是虛職的國家主席名位,何況前任國家主席劉少奇最終落得在河南以無名屍收場,他不可能不心生警惕,然而,林彪一心想對文革派的張春橋動手,一來不察,二來沉不住氣再加上警覺不夠,被毛反將一軍,當面告訴林彪不要當國家主席,搞得他百口莫辯。

 擔心被鬥 仍難逃毒手

 「他先為你捏造一個『你的』意見,然後他再來改你的意見,這是老毛慣用的手法。今後應當注意他這一著。」毛澤東擅長的鬥爭術,林彪曾親筆寫下提醒自己,但還是栽在這招上。

 自中共建政,歷次派系鬥爭中,任何派系獲毛澤東支持或拉攏,即可以反黨、反毛為名趁機整肅敵對者。毛本人翻手風、覆手雨,搬弄朝綱以人民為資本,表面上號召向毛派烏托邦社會主義前進,實則為帝王封建的當代實踐者。

 諷刺的是,林彪以六一年七千人大會撒下漫天大謊「起家」,卻在七○年的廬山會議上莫須有罪名栽贓為「報應」,最終並成了外蒙黃土上的孤魂野鬼;但「九一三事件」發生後,毛澤東與林彪聯手打造的文革神話,卻也在傾刻間轟然倒下,為中國日後的終結文革、改革開放,提供最寶貴的奠基。

Hammer
版主
文章: 11747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02, 2003 5:47 pm
來自: 槍客村

Re: 林彪事件

文章 Hammer » 週二 9月 13, 2011 10:58 pm

戰略、視野 林勝過毛

 林彪在建政後雖然成為病夫,但長征世代的革命菁英中,林彪無疑一直是毛澤東的心腹愛將。林在軍事上的卓越能力也一直受到毛的賞識。

 中研院近史所助研究員吳啟訥指出,林彪對於戰爭、戰略問題有比較寬闊的視野和精闢獨到的主張,在此基礎上,林彪對於政治也有特殊的敏感和深刻、超前的見解。

 1937年12月,林彪即預測中日戰爭將演變為世界大戰,他對日本動向的預測也被歷史證實。林彪對抗戰的戰略主張是:以進攻取代防守。不在意城池和地域的得失,而是利用中國的地理縱深牽制日軍的後勤補給,用不斷的進攻進一步陷日軍於疲於奔命的境地。今天檢討中日戰爭史,林彪的見解實屬超群。

 中央大學歷史所教授齊茂吉表示,林出身基層,身經百戰,若非戰功彪炳,1955年中共大封開國將帥時,也不可能在十大元帥中排第三。他是其中最年輕的將領,當年才49歲。

 1938年3月,身穿日軍大衣的林彪在行軍時被閻錫山部隊的哨兵誤以為是日軍而槍擊受傷,遂離開前線回延安養傷。1938年底赴蘇聯療傷。1940年接替任弼時任中共駐莫斯科代表團負責人。當時的蘇軍將領對於林彪針對蘇德戰爭的見解有相當正面的評價。

 林彪比毛澤東小14歲,年紀差不多與蔣經國相仿。20世紀初,是中國社會激烈轉型的時期,這一段年齡的差異,使得林彪與毛澤東在知識結構上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差異。當然,個人性向與知識結構的形成也有直接關係。在對待中國傳統的態度上,毛有深厚的文史修養,同時對帝王之術抱有極濃厚的興趣,但對格物致知的實用知識毫無興趣。相較之下,林受到深入傳統知識分子靈魂的孔孟之道、儒家思想的深刻影響,同時對中醫等實用知識抱持濃厚興趣,也樂於求知、實踐。林在中學和黃埔所受的教育,已有相當比例的現代知識。林受教育時期的學校教學方式與設計,較之毛所受的半私塾半新式教育已有量與質上的顯著差異。兩人在知識結構上的不同,似乎也種下決裂的先兆。

Hammer
版主
文章: 11747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02, 2003 5:47 pm
來自: 槍客村

Re: 林彪事件

文章 Hammer » 週二 9月 13, 2011 11:00 pm

林豆豆、空軍司令部 全遭整肅

 40年前的今天,在蒙古草原上空,林彪專機的一聲爆炸,撼動了中共政壇,也給林彪的部屬和家人帶來難以抹滅的傷痛。墜機事件後,林彪所屬的空軍司令部和其女兒林豆豆(林立衡),全遭肅清,創痛遺留至今。

 林彪墜機後,林彪的主要支持者黃永勝、吳法憲、李作鵬、邱會作因「不向中央作任何揭發、交待,而且活動頻繁,毀滅罪證」,被下令離職反省,交待問題。長時間由林彪及其支持者主持的「軍委辦事組」於10月初被撤銷。

 但遭受連坐的林彪部屬,大多是不知情的無辜受害者。林彪另一架專機的副駕駛員康庭梓就是一個。

 墜機事件後的隔天,康庭梓回憶,他們同僚從山海關被架回北京後,就被送往中共中央專案組。他和其他60多名空勤幹部全被以停飛處分。

 即便康庭梓想要再回到天空中,寫信向師長求情,執飛相當缺人的三叉戟專機,也無濟於事。直到1981年,中共才撤銷對無辜的康庭梓「犯方向路線錯誤」的定性。

 更荒謬的是,1981年,連同林彪一起墜機身亡的駕駛潘景寅和三名機械師家屬才接到官方姍姍來遲的「病故通知書」。

 康庭梓說,這代表當時找不到所謂因「公死亡通知書」,只有拿這個病故通知書來應付一下。

 命運悲慘的,還有極力阻止林立果肇事的林彪女兒林豆豆(林立衡)。在「九一三」事件後,她和未婚夫張清林從北戴河被轉移到北京,接著轉到北京衛戍區某師部駐地,開始接受專案組審查,飽受精神上的折磨。

 1974年「四人幫」大搞「批林批孔」運動後,林豆豆又被關押並自殺未遂。無奈下,林立衡再次向毛澤東寫信。對此,毛澤東做了批示:「解除對林立衡的監護,允許她和張清林來往,她和死黨分子有區別。」但隨後被送去農場勞改。

 文革末期,林豆豆又轉業到鄭州,在一個汽車廠當了副營級的革委會副主任,1976年5月「反擊右傾翻案風」起,她又被說成翻案風的殘渣餘孽,革委會副主任職務被剝奪,下放到車間當了工人。直到80年代被調回北京,重新安排工作。

 研究林彪事件的大陸作者舒雲曾告訴《多維新聞》,時任空軍副參謀長王飛,至今生活費只有每月人民幣3百元,連請個保姆都不夠;當時另一個空軍副參謀長胡萍也是如此,醫藥費積欠下了幾十萬都報不了。

下士
版主
文章: 3860
註冊時間: 週六 9月 01, 2007 10:47 am
來自: 彰化

Re: 林彪事件

文章 下士 » 週三 9月 14, 2011 10:23 am

一般資料(包涵看過的李志綏回憶錄), 都說林彪出逃是從北京南苑機場.....不過, 後來根據某些消息指出....其實是秦皇島機場.....很多東西應該都還有待歷史來揭開真相..
官待民如芻狗, 民視官如仇寇!

回覆文章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6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