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日本裕仁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這使得在中國境內的日本人始料未及,但自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就漸漸開始由國內向中國東北地區瘋狂的移民。日本的計劃是總共移民300萬,完成對中國東北的控制。但到了1945年日本投降以後,這些人中國境內的日本人又去了哪裡?
日本的投降與德國不同,納粹德國是軍隊消耗殆盡不得不投降。而日本在投降之前還有很強的實力,截止日本投降之前,日本還有軍隊700餘萬,其中陸軍550多萬、海軍150多萬。當時日本駐華派遣軍的總兵力為126萬,這還不包括東北和台灣的數量。
日本曾就投降一事徵求駐華派遣軍司令岡村寧次的意見,而岡村寧次非常驚訝的喊道:「百萬大軍尚在!何以言降?」由此可見,關於日本準備投降的問題,日本軍人表現的多麼詫異!在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當天,有1000多個日本軍人在皇宮門前的廣場上自殺,其中還包括日本的陸軍大臣和海軍大臣。在東南和中國境內的一些日軍部隊甚至認為這是盟軍的騙術,選擇了繼續抵抗。
日本在中國東北的平民將近有80多萬,他們在聽說自己的天皇突然宣布投降以後,立刻選擇了逃亡。因為此時蘇聯150萬軍隊已經佔領了東北,這些日本人成了階下囚。而大部分日本人想往大連、旅順方向逃跑,他們希望可以找到船隻運送他們回日本,但是這些地區早已經被蘇軍佔領,他們無路可去。隨後國共雙方的軍隊到達了東北,國民政府和蘇聯達成了協議,要所有的日本僑民都必須在國民政府專門設立的地方進行登記,由中國政府統一安排歸國。
中國在經過8年抗戰以後,到處都是滿目瘡痍,急需進行恢復性建設。但是當時中國的男丁從軍者居多,地方上勞力不足,因此中國政府把目光投向了那100多萬日軍戰俘,現成不要錢的勞力。當時那100多萬日軍中有很多都是對中國血債累累的戰犯,中國需要他們接受應有的懲罰,再者說中國一時之間沒有力量將100多萬人運送回日本,讓這些人白吃飯不干活太便宜他們了,所以日本軍人便成了勞力。
從東北到華北,到處都是日本軍人在修路、架橋。當時日本軍官再三告誡自己的士兵,見到戰勝國的軍隊一定要敬禮,否則這個軍人就不要回日本了,後來這些日本軍人在1946到1947年左右,皆相繼被遣送回了日本。
日本平民的情況和這些軍人們差不多,不過他們被中國優先遣返日本。中國國民政府將這些日本人聚集在旅順和上海兩個最大的港口,等待將他們運回日本。由於中國的運力有限,只能一批批的運輸,所以等待耗費了大量的時間。然而當時中國人力缺乏下,既然這麼多的日本人閒著沒事幹,於是就讓他們去工廠做工。這些日本人被安排進了中國各個工廠,直到臨近登船時才把他們送到港口。在等待期間,有很多日本人遺棄了自己的子女,有的孩子被凍死餓死、有的則被善良的中國人收養。在那段時間中,在東北地區有3000多個日本孩子被中國人民收養。
和中國人相比,蘇聯對待這些日本人更為殘忍。1945年8月,蘇聯按照雅爾塔會議的的答覆,開始進攻盤踞在中國東北的關東軍。當時東北軍的兵力還有將近70萬,而蘇軍為了這次行動出動的軍隊超過150萬。在蘇軍的打擊之下,關東軍沒有支撐多久就宣告投降,大約將近10萬日軍戰死,其餘的60萬日軍成了蘇軍的戰俘。
在蘇聯和中國國民政府達成協議後,將其中的40多萬戰俘交給了國軍。但不得不說這些人是幸運的,還有10多萬日軍被蘇軍押往了寒冷的西伯利亞地區,等待他們的是集中營和沒日沒夜的勞動。這些日軍在戰俘營裡還遇到了一些「戰友」,與那些被俘的德軍士兵們一起,但由於食物不足加上寒冷和勞作,10多萬日軍戰俘最後成功回到日本的只剩1000多人。
在蘇軍進軍東北之際,還有將近10萬日本人撤往了朝鮮,這群人中平民居多,也有少量的軍人。他們想逃往朝鮮,然後在想辦法回國。只可惜蘇軍的動作比他們還快,當這些日本人還在翻越長白山的時候,蘇軍已經佔領了平壤,最後這些日本人便消失了,中國、蘇聯、朝鮮等國家的資料中都沒有出現這些人的踪影。現在日本方面的解釋是這些人為了「玉碎精神」,選擇了集體自殺,而這種集體自殺的行為,在二戰後期的日本算是屢見不鮮。
http://photo.chinatimes.com/20160112005286-260812
二戰過後,在中國的200多萬日本人去哪了?
版主: Hammer
Re: 二戰過後,在中國的200多萬日本人去哪了?
好像數字不對10多萬日軍戰俘最後成功回到日本的只剩1000多人

死亡率我印象中低於臺籍軍伕志願兵的20%吧?
我們家出去的志願兵全都陣亡在南洋。
依照小熊英二教授的
http://www.m.sanmin.com.tw/Product/Inde ... dPWt206FwK
活著回來的男人:一個普通日本兵的二戰及戰後生命史
許多為蘇聯做苦工的日本兵其實相當推崇蘇聯的管理。蘇聯並沒有刻意優苛待日本人,蘇聯人本身也這麼慘,年長蘇聯婦女尤其給予俘虜很幫助。
"作者小熊英二身為慶應義塾大學總合政策學部教授,以社會科學觀點進行分析,關注與本書主角生命史對應時期的日本社會經濟、政策、法制等狀況,透過講述一個人物的故事,描繪出當時的階級移動、學歷取得、職業選擇,以及產業結構等。本書不僅是單一人物的生命軌跡,同時也融入了法制史與經濟史,對日本現代史研究做出獨特的貢獻,這是「活生生的二十世紀歷史」。 "
很慚愧,必須透過這本書去理解自己親人走過的時代。
嚇到腳軟,或凌虐人犯,看似兩件事,其實是一件事。
Re: 二戰過後,在中國的200多萬日本人去哪了?
再補一點小熊英二教授書中資料
蘇俘德軍死亡率:三成
德俘蘇軍死亡率:六成
日俘聯軍死亡率:三成
西伯利亞蘇俘日軍:一成
好在中國原則上是善待日軍日僑,不然冤冤相報就更沒完沒了了。
蘇俘德軍死亡率:三成
德俘蘇軍死亡率:六成
日俘聯軍死亡率:三成
西伯利亞蘇俘日軍:一成
好在中國原則上是善待日軍日僑,不然冤冤相報就更沒完沒了了。
嚇到腳軟,或凌虐人犯,看似兩件事,其實是一件事。
Re: 二戰過後,在中國的200多萬日本人去哪了?
我外公是活著回來的台灣人日本兵.
他吃飯都要多擺碗筷祭拜沒回來的
台灣人戰友...
他吃飯都要多擺碗筷祭拜沒回來的
台灣人戰友...
一個人穿上百年髒鞋六十年染上香港腳
你可以說他腳臭但你不能說他是香港人
你可以說他腳臭但你不能說他是香港人
Re: 二戰過後,在中國的200多萬日本人去哪了?
上月底我們特別回去南部一趟,去看我的祖母,看她年輕時照片,聽她講上班途中跳下腳踏車裹著防空頭巾,躲入蛸壺(一人防空洞)的故事...
這時候我祖父的部隊在臺南機場附近。不知道他看著晴空下的B29大編隊是什麼心情?
他的姊夫此時在南洋,我外曾祖父的弟弟也在南洋,大概很餓很餓吧?此時南部物資充沛,因為運不出去。
最近有一個看法,參酌各方說法,戰爭結束後派到臺灣國軍的軍紀,臺灣人,中國人,以世界的標準看,對日本人不管是軍人或平民非常有禮守紀,日後日本強起來後也給予中國大量援助,很多右派也對臺灣知恩圖報,擋住了共產黨。亞洲和平穩定了這麼長的一段時間,那一代的人的決定,多數人的修養實在關鍵。
蛸壺
http://plaza.rakuten.co.jp/zenshinnomi/ ... 902170001/
http://hakuyoh.client.jp/haburinooka-dai1bu-.htm
我們去時是坐高鐵,臺南市現在的公車好進步,我們是坐藍幹線,臺南的市況還不錯。年輕人還是很親切,但是臺南的腔,越來越淡。
沒幾天,地動...
前幾年祖父身體開始走下波時常出入永康奇美,熟悉的急診室入口一直出現在電視上。圍著電視,彷彿是一種陪伴他們的方法。我很喜歡臺灣電視這種有血有肉的報導方式,不刻意遮掩人別,是村上春樹地下鐵事件的報導手法,而不是NHK,前者對弱者是有利的。
戰爭,災難似乎並不太遠,臺灣人,不管是先來後到。聽聽老人家的故事,一定是好的,可以學習與感動許多,不管他是在重慶的防空洞,或在昭和二十年三月的臺南府城。
這時候我祖父的部隊在臺南機場附近。不知道他看著晴空下的B29大編隊是什麼心情?
他的姊夫此時在南洋,我外曾祖父的弟弟也在南洋,大概很餓很餓吧?此時南部物資充沛,因為運不出去。
最近有一個看法,參酌各方說法,戰爭結束後派到臺灣國軍的軍紀,臺灣人,中國人,以世界的標準看,對日本人不管是軍人或平民非常有禮守紀,日後日本強起來後也給予中國大量援助,很多右派也對臺灣知恩圖報,擋住了共產黨。亞洲和平穩定了這麼長的一段時間,那一代的人的決定,多數人的修養實在關鍵。
蛸壺
http://plaza.rakuten.co.jp/zenshinnomi/ ... 902170001/
http://hakuyoh.client.jp/haburinooka-dai1bu-.htm
我們去時是坐高鐵,臺南市現在的公車好進步,我們是坐藍幹線,臺南的市況還不錯。年輕人還是很親切,但是臺南的腔,越來越淡。
沒幾天,地動...
前幾年祖父身體開始走下波時常出入永康奇美,熟悉的急診室入口一直出現在電視上。圍著電視,彷彿是一種陪伴他們的方法。我很喜歡臺灣電視這種有血有肉的報導方式,不刻意遮掩人別,是村上春樹地下鐵事件的報導手法,而不是NHK,前者對弱者是有利的。
戰爭,災難似乎並不太遠,臺灣人,不管是先來後到。聽聽老人家的故事,一定是好的,可以學習與感動許多,不管他是在重慶的防空洞,或在昭和二十年三月的臺南府城。
嚇到腳軟,或凌虐人犯,看似兩件事,其實是一件事。
Re: 二戰過後,在中國的200多萬日本人去哪了?
年輕人還是很親切,但是臺南的腔,越來越淡。
一些人說台北市人的閩南語沒有腔調,
小弟只能說它們的見識不夠!
台北市分為樟州腔和泉州腔,
不然這些人在四、五百前集體械鬥,
是在打怎樣的。
最具代表性,
小弟認為應該是萬華區(艋舺)和大同區(大稻埕)。
大概在小弟的父執輩還相當的明顯
一些人說台北市人的閩南語沒有腔調,
小弟只能說它們的見識不夠!
台北市分為樟州腔和泉州腔,
不然這些人在四、五百前集體械鬥,
是在打怎樣的。
最具代表性,
小弟認為應該是萬華區(艋舺)和大同區(大稻埕)。
大概在小弟的父執輩還相當的明顯
Re: 二戰過後,在中國的200多萬日本人去哪了?
我發現台北的腔講下面的字,跟臺南的講法不一樣...
"雞"肉
"街"路
"溪"底
"月"娘
鄭日清先生是古亭那邊的人,他唱"落大雨那一日",很明顯;純純唱"月夜愁",也很明顯
"雞"肉
"街"路
"溪"底
"月"娘
鄭日清先生是古亭那邊的人,他唱"落大雨那一日",很明顯;純純唱"月夜愁",也很明顯

嚇到腳軟,或凌虐人犯,看似兩件事,其實是一件事。
Re: 二戰過後,在中國的200多萬日本人去哪了?
有些還得進一步「正音」!
之前公視和某歌仔戲團合作作品,
片尾就是製作和劇團成員閒聊。
製作人就問「天鵝與田鵝」,
在閩南語發音上有何不何?
幕後工作人員是覺得兩者差不多,
但演員們就覺得是天差地別。
之前公視和某歌仔戲團合作作品,
片尾就是製作和劇團成員閒聊。
製作人就問「天鵝與田鵝」,
在閩南語發音上有何不何?
幕後工作人員是覺得兩者差不多,
但演員們就覺得是天差地別。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4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