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蚌/淮海會戰
版主: Hammer
徐蚌/淮海會戰
徐蚌會戰「血」歷史 60年前國共仇
今天是邱清泉將軍殉國六十周年紀念日。六十年前的一月十日,邱將軍舉槍自盡,對峙六十五天的國共徐蚌會戰(中共稱淮海戰役)也隨之結束。國軍五十多萬精銳部隊在會戰中全數被殲,直接導致國民黨失去大陸,同年十月一日,中共建立政權。
兩岸隔絕一甲子,多年來各自有了驚人的發展;但六十年前,那場驚心動魄、慘絕人寰的血戰,雙方各自動員數十萬人決戰,讓數百萬人家破人亡、血流成河,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故事仍歷歷在目。
這場大戰役歷經包圍、反包圍、再包圍,廝殺之慘、戰役之長、動員人數之多,均締造軍事史紀錄,更成為日後許多軍事教育的研究題材。
最近大陸電影「集結號」以及正在中央電視台熱播的「決戰淮海」,都在描述這場戰役的慘重傷亡,整個連、整個營戰到只剩個位數,甚至全數陣亡。安徽雙堆集外的大王庄,國共雙方屍體疊了一層又一層,周遭河流均染成紅色,馬夫、伙夫、汽車兵、白淨清秀的年輕學生一上戰場,立刻陣亡。
這場戰役連續六十五天戰鬥幾無休息。杜聿明、邱清泉的卅萬部隊被共軍包圍在河南、安徽交界的陳官庄廿天,卅萬大軍困守在狹長區域,冰天雪地、空投不利、彈盡援絕,騎兵旅的八百匹戰馬全殺來充飢。
動員人數也破紀錄,國軍出動七個兵團主攻與備援近八十萬人;共軍出動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正規部隊六十萬人,加上解放區部隊並驅動上百萬難民的人海戰術,終於殲滅國軍五個兵團。
國軍第七兵團司令黃百韜、第二兵團司令邱清泉自戕殉國;十二兵團司令黃維、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被俘;十三兵團司令李彌、十六兵團司令孫元良化裝脫逃。
今天是邱清泉將軍殉國六十周年紀念日。六十年前的一月十日,邱將軍舉槍自盡,對峙六十五天的國共徐蚌會戰(中共稱淮海戰役)也隨之結束。國軍五十多萬精銳部隊在會戰中全數被殲,直接導致國民黨失去大陸,同年十月一日,中共建立政權。
兩岸隔絕一甲子,多年來各自有了驚人的發展;但六十年前,那場驚心動魄、慘絕人寰的血戰,雙方各自動員數十萬人決戰,讓數百萬人家破人亡、血流成河,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故事仍歷歷在目。
這場大戰役歷經包圍、反包圍、再包圍,廝殺之慘、戰役之長、動員人數之多,均締造軍事史紀錄,更成為日後許多軍事教育的研究題材。
最近大陸電影「集結號」以及正在中央電視台熱播的「決戰淮海」,都在描述這場戰役的慘重傷亡,整個連、整個營戰到只剩個位數,甚至全數陣亡。安徽雙堆集外的大王庄,國共雙方屍體疊了一層又一層,周遭河流均染成紅色,馬夫、伙夫、汽車兵、白淨清秀的年輕學生一上戰場,立刻陣亡。
這場戰役連續六十五天戰鬥幾無休息。杜聿明、邱清泉的卅萬部隊被共軍包圍在河南、安徽交界的陳官庄廿天,卅萬大軍困守在狹長區域,冰天雪地、空投不利、彈盡援絕,騎兵旅的八百匹戰馬全殺來充飢。
動員人數也破紀錄,國軍出動七個兵團主攻與備援近八十萬人;共軍出動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正規部隊六十萬人,加上解放區部隊並驅動上百萬難民的人海戰術,終於殲滅國軍五個兵團。
國軍第七兵團司令黃百韜、第二兵團司令邱清泉自戕殉國;十二兵團司令黃維、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被俘;十三兵團司令李彌、十六兵團司令孫元良化裝脫逃。
Re: 徐蚌/淮海會戰
這些年看了點國共內戰的歷史。到了民國37年,1948,國軍的戰力已明顯下落,雖然人數上還多,只能打防守戰,不能再運動了。
老蔣又信共諜郭汝瑰,那還玩甚麼?老毛強調槍桿子出政權,也不要郭汝瑰搶去光環。
再說,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戰到必敗,主曰必戰,不戰可也。。。故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些都做不到,只可憐了幾十萬的士兵。
老蔣又信共諜郭汝瑰,那還玩甚麼?老毛強調槍桿子出政權,也不要郭汝瑰搶去光環。
再說,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戰到必敗,主曰必戰,不戰可也。。。故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些都做不到,只可憐了幾十萬的士兵。
M1903A3 我最愛
Re: 徐蚌/淮海會戰
想講下自己的感受;我們常說的得民心者的天下,似乎只在說明得到民心的重要,而卻忘去了這個“得”字的多種解讀。
我可以靠騙與詐,也可以靠殺與打,也包括真正的“得”;以德濟蒼生而得天下。
天朝統治者如何得人心並加以無限制透支使用,歷經種種劫難之後我們只看到了一個結果;一個家庭與家庭,朋友與朋友人們很難再互相信任的中國(並非所有,知識分子們最先看到並站了出來,當然在XXX後大部分人選擇了沉睡),運動所殘存的瘋狂至今依舊存在並由很多人在網上繼續傳染並危害(這也是我為什麼有時候希望“萬里長城”繼續的存在;家裡籬笆修好些沒什麼不好,可以防止牲口們躥出來危害鄉親,人嗎,平時麻煩下就好了)。
正如某大大所說;中國的滅亡開始於潰敗,而非動蕩。
我可以靠騙與詐,也可以靠殺與打,也包括真正的“得”;以德濟蒼生而得天下。
天朝統治者如何得人心並加以無限制透支使用,歷經種種劫難之後我們只看到了一個結果;一個家庭與家庭,朋友與朋友人們很難再互相信任的中國(並非所有,知識分子們最先看到並站了出來,當然在XXX後大部分人選擇了沉睡),運動所殘存的瘋狂至今依舊存在並由很多人在網上繼續傳染並危害(這也是我為什麼有時候希望“萬里長城”繼續的存在;家裡籬笆修好些沒什麼不好,可以防止牲口們躥出來危害鄉親,人嗎,平時麻煩下就好了)。
正如某大大所說;中國的滅亡開始於潰敗,而非動蕩。
我是戰國阿陸仔
Re: 徐蚌/淮海會戰
目前大陸"維穩"的支出, 每年相當於國防預算.....共產黨當年是得民心, 但只是鑽到了空子, 共產黨很聰明的鑽到了以下幾個空子...
1. 抗戰剛結束, 民心思穩, 部隊也希望解甲歸田, 回家去.
2. 國民黨劫收大員們的惡行惡狀....大加宣傳....
3. 趁勢接收日本撤退的真空區
我倒是不覺得共產黨那麼厲害......繼續"維穩"吧......12五的重頭戲喔....
1. 抗戰剛結束, 民心思穩, 部隊也希望解甲歸田, 回家去.
2. 國民黨劫收大員們的惡行惡狀....大加宣傳....
3. 趁勢接收日本撤退的真空區
我倒是不覺得共產黨那麼厲害......繼續"維穩"吧......12五的重頭戲喔....
官待民如芻狗, 民視官如仇寇!
Re: 徐蚌/淮海會戰
国民黨當年是得民心, 但只是鑽到了空子, 国民黨很聰明的鑽到了以下幾個空子...
1. 抗戰剛結束, 民心思穩, 部隊也希望解甲歸田, 回家去.
2. 共产黨劫收大員們的惡行惡狀....大加宣傳....
3. 趁勢接收日本撤退的真空
1. 抗戰剛結束, 民心思穩, 部隊也希望解甲歸田, 回家去.
2. 共产黨劫收大員們的惡行惡狀....大加宣傳....
3. 趁勢接收日本撤退的真空
.
不抛弃, 不放弃。
.
不抛弃, 不放弃。
.
Re: 徐蚌/淮海會戰
為何沒人說老蔣用人不當?(個人認為用人唯親不是問題,但也要選對,同是老鄉陳誠,戴笠等就比湯恩伯強不止百倍,他就算北伐有功也不至於能通吃到台灣啊?!就算加上台兒莊正好分到美差,可天子門生,浙系牛人那麼多為何讓他一直........想不通)。
我是戰國阿陸仔
Re: 徐蚌/淮海會戰
說穿了老蔣心機重但不夠聰明
所以他寧願去信任一些笨蛋
也不讓底下那些比他聰明的人爬到他頭上
所以他寧願去信任一些笨蛋
也不讓底下那些比他聰明的人爬到他頭上
Re: 徐蚌/淮海會戰
最近在看Jay Taylor寫的Generalissimo。2009年出版,參考了大量的文件,包括史坦福胡佛研究所裡的老蔣日記。
說穿了,老蔣在北伐完成後,只是軍閥的共主,不是真正的統一。之後的中原大戰等打個不停。抗戰開始時,中央軍在上海等於打光了。也因此,老蔣很在乎忠心,而不是看能力。
張靈甫這種“忠心”加“能力”的戰死了,無法補充。只好用一群不靈光的。更不提徐蚌/淮海戰役時,郭汝瑰等共諜被老蔣信任;連杜聿明都半公開的質問郭,甚至要求老蔣不能把杜的作戰計劃讓國防部知道。
最後在杜衝出了徐州包圍圈,也是郭進言老蔣,要杜軍團改變方向去救黃維兵團。這個改變方向就讓共軍可以追上了。
當然,大環境已經很不可為;不過這些事也看出老蔣對自己位置的擔心。
說穿了,老蔣在北伐完成後,只是軍閥的共主,不是真正的統一。之後的中原大戰等打個不停。抗戰開始時,中央軍在上海等於打光了。也因此,老蔣很在乎忠心,而不是看能力。
張靈甫這種“忠心”加“能力”的戰死了,無法補充。只好用一群不靈光的。更不提徐蚌/淮海戰役時,郭汝瑰等共諜被老蔣信任;連杜聿明都半公開的質問郭,甚至要求老蔣不能把杜的作戰計劃讓國防部知道。
最後在杜衝出了徐州包圍圈,也是郭進言老蔣,要杜軍團改變方向去救黃維兵團。這個改變方向就讓共軍可以追上了。
當然,大環境已經很不可為;不過這些事也看出老蔣對自己位置的擔心。
M1903A3 我最愛
Re: 徐蚌/淮海會戰
我認識一位長輩, 當年是團長. 他說當年還有所謂人民戰爭
就是共軍把拉來的老百姓放他們部隊前面 (或許他們挑過, 專門挑黑五類當人肉盾牌),
所以國軍知道共軍就在後面也不敢亂開火
這位長輩後來去台灣了, 但他的親戚有留在大陸的,
姪女是大陸出生長大的, 卻不信這位台灣長輩的話
我的觀察, 其實大陸人民大部分根本不關心這些事
反正現在是共產黨的天下, 共產黨怎麼說就是怎麼信
就算你講的是真的歷史的又怎樣, who cares!
我的結論, 我們一定要堅守中華民國台灣的民主自由
就是共軍把拉來的老百姓放他們部隊前面 (或許他們挑過, 專門挑黑五類當人肉盾牌),
所以國軍知道共軍就在後面也不敢亂開火
這位長輩後來去台灣了, 但他的親戚有留在大陸的,
姪女是大陸出生長大的, 卻不信這位台灣長輩的話
我的觀察, 其實大陸人民大部分根本不關心這些事
反正現在是共產黨的天下, 共產黨怎麼說就是怎麼信
就算你講的是真的歷史的又怎樣, who cares!
我的結論, 我們一定要堅守中華民國台灣的民主自由
第一發命中
Re: 徐蚌/淮海會戰
from http://bbs.wenxuecity.com/memory/260186.html
1949年:失败的何止只是一个国民党 2010-09-26 20:33:00
中华民族的最大悲剧 - 1949年推翻了幼年的民主政府
启蒙历史网论坛 Zheng
关於国共内战,一个常见的言论就是「国民党腐败无能,不得人心」,「共產党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共產党的胜利是「歷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事实真是这样吗?按这样的逻辑,当年蒙元成吉思汗,满清努尔哈赤入主中原也是人民的支持,人民的选择吗?
且不论共產党用了什麼卑鄙的伎俩骗取贫农支持,且不论共產党从苏联得到多少援助打内战。单单就国共内战的结局,就很值得国人在60年之后深思一番。
国共大战一场之后,共產党仅仅是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吗?
事实上,1946年圣诞节,中华民国宪法在南京颁布,中国的第一部民主宪法诞生。美国国务卿马歇尔读完这部宪法之后称讚道,这部宪法的主要方面与年初的政协决议相符,是一部民主宪法。而马歇尔更认為,共產党拒绝承认这部基於国共两党政协决议的宪法,是极為不幸的事情(参见马歇尔1947年离华声明)。事实上,这部宪法完全否定了一党专制,肯定了民主和自由,即使到了今天仍然在台湾适用,连未参加60年前制宪的台湾民进党也没有说这个宪法独裁。
1947年11月21日,中国按照民主宪法开始了第1次国会普选。全国1.65亿选民参加投票选举了3,045名国民大会代表,这些代表集会选举了中华民国第1任民选总统。
那个年代的直接民选还不成熟,很多文盲在投票时被欺骗或者愚弄,但是这毕竟是一个民主的果子,虽然还青涩,只要经过一段时间,它就会成熟。
民选开始之后,如果国民党不得人心,人民完全可以把它用合法的方式选下来,就跟今天的台湾人民一样,用选票让国民党下来。有了普选,任何冠冕堂皇的革命口号都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因為人民可以合法地变更政权,共產党有什麼理由革命?
反过来,整天喊著「让不民主的制度死亡」,你执政之后到底建立了一个什麼制度呢?
说完了这些,我想大家也都明白了,到底1949推翻了什麼?如果仅仅推翻了一个国民党,而保留了民主的宪法和全国普选,那中国大陆少一个政党又何妨?但是共產党在推翻国民党的同时,把民主宪法,把全国普选,把自由独立的媒体如《大公报》,《申报》都消灭了,把中国大陆返回到了满清时期。全国普选没有了,民主宪法被废除了,自由媒体消失了,连宗教信仰都受到限制迫害,难道你共產党的所谓民主就是让人民噤若寒蝉,忍气吞声地接受你的万年独裁统治吗?
退一步,就说当时国民党腐败又有何妨?人民有了选票,有了民主宪法,可以合法地让他下台啊!台湾人民不就是这样做的吗?人家国民党再腐败,再不得人心,人家有胆量进行光明正大地公开唱票公开普选,让老百姓投票选执政党,可是你共產党喊著民主的口号,这麼「得人心」,為什麼不敢参加竞选呢?你共產党打著联合政府的旗号,最后建「国」之后又干了些什麼?
国共内战,最大的悲痛在於,中国大陆不仅失去了国民党,更失去了实现民主的最佳机会,又回到了极权主义深渊。这是中华民族的最大悲剧。
你可能说,国民党在操纵选举。问题在於,不管当时的选举是否公正,至少直接选举的框架有了,公开竞选在法律上得到了保障(当时的《选举法》要求保障公开竞选),任何不公正的现象都可以有纠正的机会,有完善的空间。婴儿出生的时候都不完美,难道你就要把它掐死吗?更何况,当时的候选人,可以500选民联署推荐產生,任何人都可以成為联署候选人;而且整个投票,唱票都是公开的,哪怕存在舞弊,当时大量的独立媒体如《大公报》,《申报》都在独立报导揭发,选举的公正一定能够逐步得到保证,最终达到完美。还有什麼理由颠覆这个民主制度呢?
1949年:失败的何止只是一个国民党 2010-09-26 20:33:00
中华民族的最大悲剧 - 1949年推翻了幼年的民主政府
启蒙历史网论坛 Zheng
关於国共内战,一个常见的言论就是「国民党腐败无能,不得人心」,「共產党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共產党的胜利是「歷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事实真是这样吗?按这样的逻辑,当年蒙元成吉思汗,满清努尔哈赤入主中原也是人民的支持,人民的选择吗?
且不论共產党用了什麼卑鄙的伎俩骗取贫农支持,且不论共產党从苏联得到多少援助打内战。单单就国共内战的结局,就很值得国人在60年之后深思一番。
国共大战一场之后,共產党仅仅是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吗?
事实上,1946年圣诞节,中华民国宪法在南京颁布,中国的第一部民主宪法诞生。美国国务卿马歇尔读完这部宪法之后称讚道,这部宪法的主要方面与年初的政协决议相符,是一部民主宪法。而马歇尔更认為,共產党拒绝承认这部基於国共两党政协决议的宪法,是极為不幸的事情(参见马歇尔1947年离华声明)。事实上,这部宪法完全否定了一党专制,肯定了民主和自由,即使到了今天仍然在台湾适用,连未参加60年前制宪的台湾民进党也没有说这个宪法独裁。
1947年11月21日,中国按照民主宪法开始了第1次国会普选。全国1.65亿选民参加投票选举了3,045名国民大会代表,这些代表集会选举了中华民国第1任民选总统。
那个年代的直接民选还不成熟,很多文盲在投票时被欺骗或者愚弄,但是这毕竟是一个民主的果子,虽然还青涩,只要经过一段时间,它就会成熟。
民选开始之后,如果国民党不得人心,人民完全可以把它用合法的方式选下来,就跟今天的台湾人民一样,用选票让国民党下来。有了普选,任何冠冕堂皇的革命口号都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因為人民可以合法地变更政权,共產党有什麼理由革命?
反过来,整天喊著「让不民主的制度死亡」,你执政之后到底建立了一个什麼制度呢?
说完了这些,我想大家也都明白了,到底1949推翻了什麼?如果仅仅推翻了一个国民党,而保留了民主的宪法和全国普选,那中国大陆少一个政党又何妨?但是共產党在推翻国民党的同时,把民主宪法,把全国普选,把自由独立的媒体如《大公报》,《申报》都消灭了,把中国大陆返回到了满清时期。全国普选没有了,民主宪法被废除了,自由媒体消失了,连宗教信仰都受到限制迫害,难道你共產党的所谓民主就是让人民噤若寒蝉,忍气吞声地接受你的万年独裁统治吗?
退一步,就说当时国民党腐败又有何妨?人民有了选票,有了民主宪法,可以合法地让他下台啊!台湾人民不就是这样做的吗?人家国民党再腐败,再不得人心,人家有胆量进行光明正大地公开唱票公开普选,让老百姓投票选执政党,可是你共產党喊著民主的口号,这麼「得人心」,為什麼不敢参加竞选呢?你共產党打著联合政府的旗号,最后建「国」之后又干了些什麼?
国共内战,最大的悲痛在於,中国大陆不仅失去了国民党,更失去了实现民主的最佳机会,又回到了极权主义深渊。这是中华民族的最大悲剧。
你可能说,国民党在操纵选举。问题在於,不管当时的选举是否公正,至少直接选举的框架有了,公开竞选在法律上得到了保障(当时的《选举法》要求保障公开竞选),任何不公正的现象都可以有纠正的机会,有完善的空间。婴儿出生的时候都不完美,难道你就要把它掐死吗?更何况,当时的候选人,可以500选民联署推荐產生,任何人都可以成為联署候选人;而且整个投票,唱票都是公开的,哪怕存在舞弊,当时大量的独立媒体如《大公报》,《申报》都在独立报导揭发,选举的公正一定能够逐步得到保证,最终达到完美。还有什麼理由颠覆这个民主制度呢?
第一發命中
Re: 徐蚌/淮海會戰
好久没有遇到这么令人恶心的一句话了。中华民族的最大悲剧 - 1949年推翻了幼年的民主政府
以下摘自《战场上的蒲公英——一个国民党伞兵的军旅记录》
http://hahalai666.blog.163.com/blog/sta ... 121228110/
1946年4月,刚在“反苏运动”中立下汗马功劳的“青年从”就转而大闹南京总统府,有个家伙居然还在总统府的墙上画了个大王八。
而这位敢在蒋委员长办公室的大门口表现漫画才能的傻大胆,就是蔡智诚的老朋友潘崇德。
1946年4月之后的南京,就象是政治闹剧的大舞台。
一方面,报纸上接二连三地登出各种各样的“好消息”,另一方面,大街小巷间却充满了天怒人怨,集会游行和抗议漫骂此起彼伏——而有意思的是,这些不满的情绪,往往又是因为那些“好消息”引起的。
比如,有好消息说,苏联从东北撤军了。
可是,外国的撤军并没有换来中国的和平,苏联人前脚刚走、国共两党后脚就打了起来,4月份以后的东北地区成了军事冲突最激烈的战场,而就在这时候,南京城里的东北人也纷纷上街请愿。
抗战胜利后,大批的东北籍军人、学生和阵亡将士遗属滞留在国统区,他们无法返乡(华北的铁路和公路全都被共产党阻断了)、没有经济来源(部队番号被取消了),生活窘困不堪——中山大道上每天都有东北军人举着“要回家,要工作”的牌子申请救济,还有的孤儿寡母打着招魂幡讨要抚恤金,个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就象叫花子一般。
姜键的母亲是位心善的老太太,她经常守在兵营的门口,遇到军官就问:“孩子,您有没有用不上的东西呀?都送给大娘吧”……然后就踱着一双小脚去救济老乡。姜键这时候是二大队的副队长,他自己不好出面办这种事,却也经常在私底下发牢骚,责怪政府亏待了东北人。
当时,与东北有关系的共产党人几乎全去了“满洲”,一般人并不知道东北民主联军的司令是林彪,却都知道张学思出任了辽宁省主席,借着“张大帅”的名头、招兵买马的号召力很大。于是,许多人都认为国民党只派“外乡人”去东北是搞不过中共的,最好的办法是把张学良放出来,让他带着老部下去和中共和苏共争地盘——凭着张少帅的影响力,且不说能不能赶走“民主联军”、至少能够让共产党发展不起来——这样的话,中央政府在东北既不花钱、也不费力,国军可以把精锐部队集中在平津地区,先南北夹击、解决华北问题,再图谋恢复东北……
这个想法或许有道理,但实际上根本就行不通。抗战期间,东北受到的破坏比较小、比中国其他地方富裕得多,为了能去满洲发“接收”财,中央嫡系自己都争破了头,谁还会让这个美差落到“东北破落户”的头上?更重要的是,46年,正是蒋总裁满怀壮志准备一统江湖的时候,他刚刚把拜把哥哥龙云软禁起来,又怎么可能再把拜把弟弟张学良放了出去。
因此,盼望回家的东北军人们只能留在南京城里苦苦煎熬。一直熬到47年底,陈诚顶不住了,政府才赶紧组织“回乡总队”,把这两万多人送回沈阳去打仗。可这些人早就对“党国”寒透了心,一回家就找去共产党、还没来得及整编就跑光了,就连总队长张国威都投了林彪,打老蒋的劲头比正宗的八路还要猛。
46年4月,“第一届国民大会”(制宪国大)的代表选举工作即将完成,这对渴望“民主”的人们来说也是个好消息。
其实,早在46年1月10日,全国各党派就在重庆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当时的代表名额为国民党8人、共产党7人,青年党5人,民主党派(民盟、民社党、救国会、职教社、村治派、第三党)9人,无党派贤达9人,这样,共产党和民主人士的联合力量就超过了国民党和“青年党”。结果,执政党提出的议案经常被在野党否决,而在野党的主张又得不到执政党的履行,这就使得所谓的“政治协商”流于形式,于是,制订宪法、召开“国大”就成了当务之急。
即将在年内举行的“制宪国大”的名额为国民党220名,共产党190名,民主党派120名,青年党100名,社会贤达70名,再算上按地区分配的1350名代表(国统区的面积比解放区大),国民党的势力就远远地超过了共产党。
于是,共产党人就反对召开“国大”,认为这违背了“政治协商”和“党派平等”的原则,是要搞“蒋记独裁”。而事实上,国民党内部也有许多人不愿意“制宪”,他们觉得在大战当前的时候搞一部“宪法”只会束缚政府的手脚,不如沿用战时条例,先消灭了“共匪”再说。可是,美国人却坚持要求中国走“民主”的道路,他们认为,制定宪法、建立西方式样的议会是帮助中国“溶入国际社会”的最佳途径,为此,马歇尔将军甚至采用了“经济制裁”和“武器禁运”的手段压迫国民政府就范,这就更让共产党人觉得国民党是美帝国主义的走狗。
“国大代表”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十分优厚,这使得各地士绅纷纷踊跃参选。为了当上这个“军机大臣”,候选人之间拉帮结伙,漫骂诬陷、威胁利诱、打群架下黑手,什么卑鄙手段都用尽了,4月份之后,当选的代表们跑到首都准备“进内阁”,落选的家伙也赶到京城来抗议“选举舞弊”,一时间,南京里的大报小报成天刊登各类“内幕消息”,把国大代表们祖宗八代的丑事全都抖露了出来——结果,“国民大会”还没有召开,国大代表的名声先就臭了街,弄得“国大代”也成了“社会五毒”之一。
当然,46年4月,最让大家高兴的“好消息”莫过于“全民涨工资”了。
抗战结束后的物价飞涨使国统区人民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引起了城市居民的强烈不满,为了平息民怨,政府就决定给公务员和军人增加薪水,甚至还给私营企业的职员和工人规定了最低收入线。
“全民涨工资”虽然是通过加印纸钞实现的,但人们手里的钞票多了、毕竟感觉不错。就拿蔡智诚来说,伞兵少尉的军饷从两万法币猛增到十万,揣在挎包里沉甸甸的一大坨,顿时觉得自己成了个财主(当时的汇率为一美元兑换三千五百法币,十万法币大约相当于三十美元)。
然而,“涨工资”让职员和工人们高兴了,却让资本家觉得受不了。当时,南北交通阻断、城乡道路隔绝,民营企业失去了农村市场、正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困境,一方面,本土的原料价格高昂、商品销售不畅;另一方面,大量美国货物涌进中国,从汽油到汽车、从电灯到电影、从面粉布匹到棉纱白糖,从女人的口红丝袜到男人的领带皮鞋,甚至连铁钉和香烟都是USA……而现在,政府的一纸公文就让工人的工资提高了好几倍,更是大幅度增加了资本家的经营成本,使得民营企业在洋货面前毫无还手之力。
于是,私营业主也走上街头游行抗议。抗议不见效果,他们就把厂子关了、放弃实业、投资商业,大家都去炒黄金、炒美元、囤积外国货,这样一来,就更加剧了物价的飚升,结果是工资涨得再快也赶不上物价攀升的速度……
在那段时间里,五花八门的抗议活动是南京城里的寻常风景,参加游行示威甚至成了一些人捞取外快的发财手段。
“青年从”的无赖们就是这样——三青团出钱打学生,他们就动手;地方士绅出资“揭露选举舞弊”,他们就上街游行;资本家雇佣人手“抗议政府压制民营企业”,他们就跑到总统府门口静坐……这帮家伙今天装学生、明天扮职员,举着各种各样的横幅、喊着乱七八糟的口号,简直成了政治闹剧中的龙套演员。
潘崇德也是这样的“群众演员”,只不过,他演着演着就演砸了。
小潘这个人太贪财,只要遇到“客串”的机会就不放过,有时候一天要跑好几个场子,从早到晚都在中山大道上跳来跳去,时间一长就被军警们认熟了。有一天,他刚参加完“上海商界”的抗议,又来参加“河南士绅”的请愿、胸前还挂了个“民意代表”的牌牌,总统府的门卫拦住他问:“你到底代表什么地方的民意?”,潘代表答不上来,门卫官就骂他无理取闹、是个王八蛋。
潘崇德恼羞成怒,顶嘴说:“当兵的是王八蛋,当官的就是王八”,为了增强表现效果,他还用粉笔在总统府的墙上画了个大乌龟——军警们显然对这幅绘画作品十分不满意,当即就把“潘王八蛋”抓起来、关了几个月。
当然,在公共场合乱涂乱画是不文明的表现,但是,潘崇德的看法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在当时,瞎扯淡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报纸上每天都要发布“军事调停组”的声明,国军和共军的代表都讲着同样的话——都在呼吁和平、都喊自己委屈、都在指责对方、都在“自卫反击”……一边说不忍心打仗,一边又不惧怕牺牲;一边要求停战、一边又集结军队,一帮代表拉着马歇尔这里瞧瞧、那里看看,也不知道是在忽悠美国人还是在忽悠中国人。
民主党派也很活跃,大讲合作、大谈和平。许德珩发起成立“九三学社”,居然在这个时候提出“各党派解除武装”、“实现思想绝对自由”、“完成国家工业化”……就连卖菜的小贩都觉得是在痴人说梦,可一帮专家教授却喊得十分起劲,真不知道是他们被别人忽悠了、还是想要忽悠别人。
46年6月,“上海人民和平请愿团”的十一名团员到南京来请愿,刚下火车就被“苏北难民团”的人围殴,马叙伦、雷洁琼、阎宝航等人被打伤,酿成了历史上著名的“下关事件”。事件发生以后,周恩来、冯玉祥等人立即赶到医院慰问伤员,蒋介石也严令追查凶手,一时间,各地的声援、抗议、谴责、质问铺天盖地,可南京城里的老百姓却显得无动于衷,因为谁都看得出这里面的名堂——事实上也是这样,伪装“苏北难民”的是中统特务,而“上海人民请愿团”的11位代表中有3个是中共地下党。
大家都在装模做样。有人义正言辞地“支持民主”,就有人大张旗鼓地“救助难民”。8月份,杜月笙在上海举办“选美大赛”,打出的旗号就是“赈济苏北民众”。
这次选美号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良家妇女”参加的选美比赛,从电影明星到社交名媛都踊跃报名,比赛不设门槛、实行“海选”制度,选票要花钱买(一万元一张)、投票次数不限,谁的背后有大款撑腰谁就是冠军,和现在的“手机短信投票”是一个道理(所以,别以为选“超女海选”是模仿外国电视,咱们中国的上海滩六十年前就开始这么玩了)。
1946年的8月20号是“上海小姐总决赛”的日子,经过激烈的拉票竞选,“名媛组”的冠军由王韵梅(“傻儿师长”范绍曾的姨太太)获得,“名星组”的冠军是京剧花旦言慧珠(这个不用介绍了),而“歌星组”的冠军是韩箐箐(就是后来嫁给梁实秋先生的韩箐清),都是些不得了的风云人物。
海选现场
“上海小姐”王韵梅
“平剧皇后”言慧珠
梁实秋与韩箐清
“上海小姐”比赛,结果选出了“上海太太”,有钱的大款很开心、没钱的观众也觉得很好玩,但不管怎么样,“选美大赛”为苏北难民筹集了九亿法币的赈灾款,终归是一桩善事。蔡智诚也花了五万块钱去投言慧珠的票,他觉得,借着难民的旗号选美总要比借着难民的旗号打架更为合适一些。
蔡智诚是特意请假到上海看望二哥蔡智仁的,这是他们兄弟俩分别几年后的第一次聚会。蔡二哥来上海的目的是带着新媳妇买衣服,蔡智诚也因此见到了自己的嫂子,觉得她模样很漂亮,却有些娇滴滴的,好象不大适合嫁给军人。
蔡家兄弟在上海的开销全部都由杨三负责承包,这位蔡大哥的马弁、蔡二哥的部下、送蔡四少爷上战场的杨司机如今可大不一样了,成了上海滩上的暴发户。
抗战胜利后,杨三随94军接收上海,然后就退役留了下来,开始“做买卖”。他干的营生其实就是投机捐客,每天都去交易所里折腾“期货”——市场的物价越没有谱,期货交易的生意就越火暴。卖家在台子上喊“三天后的棉纱一个……”或者“十天后的汽油一个……”,底下的人就拼命出价竞争。由于物价的涨幅总是比捐客的预期更加“理想”,所以做投机买卖的人都发了大财。
可是,干这种买卖是需要现金本钱的,杨三的办法是到乡下去“揽会”。
“揽会”也叫“搭会”,属于私营的金融活动(提醒一下,解放前是允许的,现在再搞就违法了)——大家凑份子、轮流当“会头”,“会头”请会友们吃顿酒,大家就把钱交给他,这其实是一种民间的集资方式——当“会头”的次序有先后,待遇也不一样。比如一个一百万的会,第一个会头只能收八十万、第二个八十五万,依次类推、越靠后的钱越多,最后一个能收到两百万也说不定。乡下人的眼皮子浅,都喜欢排在后面收大钱,可杨三却永远是抢头一个,他一拿到现金就去炒期货,三两下就赢得了暴利,而后面的会友却倒了霉,排在最后的甚至连会费都不敢要,因为物价涨得太厉害,等到“收两百万”的时候,恐怕连“请会酒”的饭钱都不够了……
炒期货的人比一般百姓更关心时局,杨三就经常向蔡家兄弟询问:“内战会不会真的打起来”。
46年的8月,按中学课本上的说法,解放战争已经爆发了。可是在蔡智诚的概念中,当时并没有正式开打,因为这时候共产党的报纸还在国统区里发行、中共的军队还叫做“国民革命军”(八路军)、“军事调停小组”还在继续工作、“国民大会”的筹备名单中也依然有共产党人的名字……
这时候,社会各界也没有放弃和平的最后希望,蔡式超老先生给孩子们写信,讲来讲去都是“避免战乱、休养生息”的大道理,甚至还引用了赵藩的名言:“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蔡家的两个儿子看了以后哭笑不得,心说:打不打仗,岂是我们这样的小军官能够决定的,恐怕就连蒋委员长也没有多少办法。
…………
47年春节过后,伞兵总队抽调五个战斗队(加强连)的一千一百多人秘密集中、准备对延安实施空降突袭。部队先是在南京进行伞降训练,然后又转到西安郊区进行地面模拟,并针对不同情况拟定了数套作战方案,目的是在地面兵团接近目标的同时,迅速控制延安机场(机场是乘车离开延安的必经之地),并对杨家岭、王家坪等重点目标实施攻击。
3月15日,各项工作准备就绪,配合行动的运输机和轰炸机部队也已经到位。可到了18号,地面部队逼近延安的时候,胡宗南只是命令轰炸机起飞作战,却没有让伞兵出动,特种部队最后无功而返,于3月底回到了南京。
这次行动夭折的原因,西安绥靖公署的解释是“走漏了风声,延安方面已经有所察觉”——这很有可能是真的,因为从《汪东兴日记》上看,当时,解放军在延安机场挖了壕沟、布置了警戒部队——但值得一提的是,直到18号下午,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依然坚持在王家坪,而且,毛泽东主席最后还是经飞机场撤退的,真是够有胆魄!
当时,伞兵的行动计划十分保密,甚至连参谋处的人都不知道其中的内情,蔡智诚当然也就更无从知晓。从济南回来以后,他立刻被派到三青团的工作队、参与对付“闹事”的学生。
帮三青团干活属于“特务工作”,可以领取“特别费”,但这笔外快其实并不好挣,社会局势动荡不安,学生们的情绪又很激动,稍微有点良心的军警都会感到左右为难、无从下手。
整个三月份,“蔡特务”都在为了沈崇的事情和别人吵来吵去,直到美国(被禁止)犯皮尔逊被判了十五年徒刑,大学生才好不容易消停了几天。谁知道,四月中旬,学生们又开始上街游行了,这回的抗议主题换成了“反饥饿,反内战”,甚至连大学教师也参加了进来,还打出一个很有名的横幅——“教授教授,越教越瘦”。
“反饥饿”运动是内战期间国统区坚持时间最长、影响最大、最为成功的民主风潮,因此被毛泽东同志称为“有利的敌后战线”。这场运动最初发端于47年4月,正式爆发于47年5月,并一直持续到了1948年底,运动的主力军始终是全国各大学的师生。
大学师生们为什么要带头闹事呢?算一笔帐就明白了。
以南京的“国立中央大学”为例。47年4月,该大学普通教员(助教)的月薪为100万法币(蔡中尉此时的军饷为60万法币),这笔钱如果全部用来买米,可购糙米400斤,相当于今天的人民币六百元;如用来买肉,可买猪肉100斤,相当于人民币一千元;但若是用来购买黄金,即便按照47年“黄金浪潮”的黑市最高价,也可换得纯金55克,相当于今天的一万元。由此可见,物价上涨,主要是体现在基本生活物资方面,物价高的情况也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而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就是内战,战争的兵员需求使农村劳动力匮乏,战争的破坏又使农田荒芜,造成粮食产量下降。战争阻断了城乡之间的交通,使农副产品无法进入城市市场,随着战局的恶化,基本生活品的价格也就越来越高。
这样的物价对有钱人的影响不大,肉价再高也触动不到富翁的神经;军政人员也觉得无所谓,因为在军队里吃饭是不花钱的;甚至某些市民在短时间内也有办法,因为只要胆子大一点,多到乡下去跑几趟,就能够买到比较便宜的粮食。真正难以承受压力的是社会工薪阶层和大学的师生们。
1947年,“中央大学”的学费是每学期二十五万元法币,政府每个月发给学生八万元生活费。在3月份以前,大学生依靠国家补贴就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可现在却不行了,随着粮油价格上涨,4月份的伙食费需要十万元(同期,北大47年夏季的学生伙食费为14万元,更高),这样一来,学生们到了月底就要饿肚子了。
单身汉的大学生吃不饱,需要养家糊口的教授也不得不为了柴米油盐而精打细算。虽然政府向大学教员低价供应美国糖果、牛奶和面粉,但教授们都知道那是嗟来之食,既不能保证长久也不符合道德规范(比如,朱自清先生就坚决不领美国食品),解决问题的根本还在于必须停止内战。
于是,一场新的民主运动形成了。抗议者提出了十几项要求,有的比较天真(比如要求“将教育投入提升到国家总预算的15%”),有的却合情合理(比如要求提高教师待遇,要求学生的生活补贴费用随物价水平上调)。刚开始的时候,游行队伍还只是在街上转一转、喊喊口号,并没有惹出什么大乱子,可到了5月份,局面却突然发生了恶化。
5月18日,南京政府出台了《维持社会秩序临时办法》,禁止10人以上的请愿、罢课和示威。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学生们的情绪反而更加激动起来,5月20日,南京、上海、苏州、杭州的万名师生齐聚首都,准备到“国民大会堂”举行示威,结果在中山东路遭到军警的野蛮殴打,一百多人被打伤,二十多人被捕,从而引发了历史上的“5.20血案”。
5月20日,游行学生与国民党军警在中山路口争抢高压水龙,随即发生血案。
从这一天起,“5.20运动”就伴随着那首《团结就是力量》的歌曲席卷全国,运动的口号也在“反饥饿,反内战”之外新增加了一条——“反迫害”。
也就在47年5月20日这天,从山东传来了整编第74师全军覆灭的消息。
内战以来,整74师一直是华东战场的开路先锋,特别是在“重点进攻”的这两个月里,他们更是攻城拔寨、所向披靡,其“勇猛善战”的名声已经盖过了骄傲自负的第五军和谨慎保守的整11师,一举成为国军中功绩最为显赫的王牌主力,蒋委员长赞誉他们“代表了革命军人的精神”,甚至认为“只要有十个74师,三个月内就可以消灭共产党”……可是,就在前方“连连告捷”的时候,这个“革命军人的标志”却突然被消灭得干干净净,这不免让大家惊愕万分。
整编第74师是在国民党军处于进攻(禁止)时期被歼灭的,这使得它的灭亡不象其他“几大主力”那样狼狈,甚至还带了几分悲壮的色彩。在当时,伞兵总队组织军官进行了相关讨论,蔡智诚他们并不清楚战场上的详情,只是从通报上看到74师是“被敌重兵合围”、“弹尽粮绝”、“力战而亡”的,因此认为其失利的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友邻部队应变失措、救援不力;二是整74师携带的弹药基数太少,难以应付孤军作战的局面——直到这个时候,军官们仍然不愿意承认,人民解放军已经强大到了可以战胜国民党精锐主力的程度。
伞兵之所以讨论整74师的教训,是因为他们自己也接到了开赴徐州的命令——随着战局的恶化,原本“扈卫首都”的空军特种部队也要被投入战场了。
也正是这道命令宣告了蔡智诚的留学梦的破灭。
5月22号下午,参谋处长刘农畯传达通知:根据作战任务的需要,伞兵部队原定1947年的留美计划停止执行,留待48年度另行安排——听到这个消息,会议室里一片死寂。一年多来,“留美预备生”们时刻都在盼望着能够出国进修,谁知道,就在行期临近的最后关头却发生如此变故,真让大家欲哭无泪。
直到多年以后,蔡智诚先生还在感叹:“如果张灵甫晚一个月被消灭,我们就可以出国了,那正好可以避开内战……”
5月24日,伞兵总队奉命离开南京,这时候正值“5.20运动”的(禁止)。
这一天,全国各民主党派纷纷发表宣言、抗议国民政府镇压民主的暴力行为,来自华东各省市的学界代表聚集南京,慰问受伤学生、声援民主运动。一时间,中山大道上挤满了游行的队伍,人们用抗议的横幅、用反战的口号、用“向着法西斯蒂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的歌声,“欢送”着走出军营的官兵。
伞兵部队在群众的咒骂声中艰难行进,大家都显得灰溜溜的。莫永聪郁闷地问同伴:“咱们到底为什么打仗?是为了保护他们、还是为了消灭他们?”
蔡智诚只好苦笑着回答说:“为了国家,勉为其难吧……”
“不管民众,只顾国家”,这就是蔡智诚当时的心态。
内战不得人心,这是国统区里的每个人都能够亲身感受到的事实。当初挑起战事的时候,国民党根本就没有做好长期战争的准备,他们原以为半年之内就可以消灭共产党,结果一年下来,前方陷入僵持,后方混乱不堪,政治糜烂、交通阻塞、农业破败、商业崩溃、厂矿企业的开工率不足20%。社会上民不同心、政府里官不同德,经济状况和国民情绪甚至不如抗战最艰苦的那几年。
人民反对内战,因为内战破坏了社会的安定、影响了百姓的生活;许多政界要人也反感内战,因为蒋介石正利用内战排除异己、实行独裁,阻碍了民主的进程。不过,这时候,无论是蒋介石还是其他政客或者学者都没有料到,这个局面继续发展下去,国民党军队将会遭到全面溃败、国民党的政权也将会彻底垮台——而这时候的蔡智诚当然更加预测不到历史的未来。尽管已经意识到共产党难以战胜,但他却认为“如果就此停战,中国将面临分裂”,“唯有军事才能够挽救时局”,他觉得,政府虽然陷入了困境,但“党国”的力量依然比较强大,如果再打一打、取得几场“决定性的胜利”,或许就可以使社会局面出现转机。
抱着这样的心态,蔡智诚走向了战场。
当这位知识青年投入内战的时候,他的内心并不是无意识的。在“民主协商、和平建国”与“三民主义武力统一”的两条道路之间,他选择了武器;在“社会安定的愿望”与“集权统治的需要”之间,他听从了独裁者的指令——1947年5月,面对着震耳欲聋的反战呼声,蔡智诚并没有放弃“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政治信条,因此,当他作为国民党军人走进内战的战场的时候,他也就此走向了失败、走向了今后的痛苦。
.
不抛弃, 不放弃。
.
不抛弃, 不放弃。
.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9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