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衛變漢奸 最新檔案揭秘
版主: Hammer
汪精衛變漢奸 最新檔案揭秘
舊金山世界日報連續第二年主辦「重寫抗戰史」座談會,6日下午吸引超過300人到場,聆聽學者專家用近幾年公開的最新檔案,還原抗戰史實。
座談會請到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吳景平、浙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肖如平、加拿大皇家軍事學院助教授賴小剛、獨立歷史學者阮大仁、獨立歷史學者周珞與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院研究員郭岱君主講。
主持座談會的郭岱君指出,「重寫抗戰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還原歷史。從前大家都以為「八一三淞滬之戰」是日本主動攻打,直到近代許多中國領導人物的個人檔案問世,才知道是中國主動求戰,蔣介石日記中甚至提及是向日本「挑釁」。
郭岱君說:「這場戰爭在戰術上犧牲慘重,但戰略成功。目的是將日軍從東南拖向西走,日本雖知道是陷阱,仍然被拖下去。」
獨立歷史學者阮大仁指出,傅應川將軍認為誘日軍西進的政策是德國人提出;但阮大仁認為,德國人只是提出「持久戰」的原則,「我認為西進是蔣百里的策略,因為石門、潼關的重要,德國人不可能知道。」
阮大仁也認為,抗戰期間國府幸虧西遷以四川為基地,而非南渡,否則當日軍占領華南地區時,中國就會像東晉一樣亡國了。
此外,汪精衛如何從愛國革命者轉變成為大家認定的「漢奸」?歷史學者周珞指出,汪精衛是文人,早期非常理想化,他所寫的國父遺囑簡潔明瞭,跟秦孝儀所寫的蔣介石遺囑不可同日而語。
周珞表示,汪精衛推崇孫文的「泛亞洲主義」,對日本一向比較親善。蔣介石是軍人,認為日本狡詐。不過,從九一八事變到七七事變期間,蔣擔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汪是行政院長,兩人都知道戰爭不可免,也都願意長期準備抗戰,雙方合作無間。
但從七七戰爭到松滬之戰,兩人對戰爭的看法產生歧見後,汪精衛出走。周珞說,陶希聖後來對兒子說,他當時曾勸汪精衛去上海法租界,不要去日租界。但汪精衛決定去日租界,自己入虎口。
周珞也曾聽旅居灣區的空軍飛行員作家王立禎談到,抗戰期間中華民國空軍與美國空軍從四川、湖北起飛去轟炸日軍,如果飛機掉落汪政權控制的範圍內,飛行員會被送回。若是掉到日軍手上,就回不來了。周珞說:「可見(蔣汪)雙方之間是有默契的。」
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吳景平則說,抗戰初期美國對華援助原先不多,直到汪政權成立後,美國驚覺日本對華掌控之深,才改變態度。尤其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對華貸款5億美元,當時未要求明確還期,只表示戰後再說。吳景平說:「1970年代美國向台灣要求歸還這筆5億美元貸款,台灣當局表示,你們派大使來談吧!當時正逢尼克森訪問中國後,跟台灣斷交。美國聽到台灣的要求,嚇了一跳,也就不了了之。」
吳景平也表示,當時雖然美國國內出現反對貸款5億美元給中國的聲音,但抗戰期間美國的國防外交預算高達100餘億美元,中國抗日、經濟穩定,可減少美國的許多損失,因此仍然撥出5億美元給中國。
http://www.worldjournal.com/view/full_n ... tance=hota
座談會請到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吳景平、浙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肖如平、加拿大皇家軍事學院助教授賴小剛、獨立歷史學者阮大仁、獨立歷史學者周珞與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院研究員郭岱君主講。
主持座談會的郭岱君指出,「重寫抗戰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還原歷史。從前大家都以為「八一三淞滬之戰」是日本主動攻打,直到近代許多中國領導人物的個人檔案問世,才知道是中國主動求戰,蔣介石日記中甚至提及是向日本「挑釁」。
郭岱君說:「這場戰爭在戰術上犧牲慘重,但戰略成功。目的是將日軍從東南拖向西走,日本雖知道是陷阱,仍然被拖下去。」
獨立歷史學者阮大仁指出,傅應川將軍認為誘日軍西進的政策是德國人提出;但阮大仁認為,德國人只是提出「持久戰」的原則,「我認為西進是蔣百里的策略,因為石門、潼關的重要,德國人不可能知道。」
阮大仁也認為,抗戰期間國府幸虧西遷以四川為基地,而非南渡,否則當日軍占領華南地區時,中國就會像東晉一樣亡國了。
此外,汪精衛如何從愛國革命者轉變成為大家認定的「漢奸」?歷史學者周珞指出,汪精衛是文人,早期非常理想化,他所寫的國父遺囑簡潔明瞭,跟秦孝儀所寫的蔣介石遺囑不可同日而語。
周珞表示,汪精衛推崇孫文的「泛亞洲主義」,對日本一向比較親善。蔣介石是軍人,認為日本狡詐。不過,從九一八事變到七七事變期間,蔣擔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汪是行政院長,兩人都知道戰爭不可免,也都願意長期準備抗戰,雙方合作無間。
但從七七戰爭到松滬之戰,兩人對戰爭的看法產生歧見後,汪精衛出走。周珞說,陶希聖後來對兒子說,他當時曾勸汪精衛去上海法租界,不要去日租界。但汪精衛決定去日租界,自己入虎口。
周珞也曾聽旅居灣區的空軍飛行員作家王立禎談到,抗戰期間中華民國空軍與美國空軍從四川、湖北起飛去轟炸日軍,如果飛機掉落汪政權控制的範圍內,飛行員會被送回。若是掉到日軍手上,就回不來了。周珞說:「可見(蔣汪)雙方之間是有默契的。」
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吳景平則說,抗戰初期美國對華援助原先不多,直到汪政權成立後,美國驚覺日本對華掌控之深,才改變態度。尤其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對華貸款5億美元,當時未要求明確還期,只表示戰後再說。吳景平說:「1970年代美國向台灣要求歸還這筆5億美元貸款,台灣當局表示,你們派大使來談吧!當時正逢尼克森訪問中國後,跟台灣斷交。美國聽到台灣的要求,嚇了一跳,也就不了了之。」
吳景平也表示,當時雖然美國國內出現反對貸款5億美元給中國的聲音,但抗戰期間美國的國防外交預算高達100餘億美元,中國抗日、經濟穩定,可減少美國的許多損失,因此仍然撥出5億美元給中國。
http://www.worldjournal.com/view/full_n ... tance=hota
. 讓中華民國永遠存在.
Re: 汪精衛變漢奸 最新檔案揭秘
. 讓中華民國永遠存在.
Re: 汪精衛變漢奸 最新檔案揭秘
就如前一星期所言
二戰戰爭是一種全面與廣泛 當時參與或間接介入 就是就其自身感受
小兵有他戰場上生與死的拼鬥 大將軍有其執行軍令的考量或不確定感
中華民國 中國共產黨 美國 日本 蘇聯 各方各有盤算
穿梭在這些國與國之間的叛國賊 間諜 至今還不一定能全數曝光
汪精衛是忍辱負重 還是叛國 當年關鍵的人也沒說明
就隱瞞了歷史 日後也難以還原真實 只能推測 想要摘掉漢奸的名號 難度頗高
另外還有一種情形是 就是派出的 但後來變節或失控
二戰戰爭是一種全面與廣泛 當時參與或間接介入 就是就其自身感受
小兵有他戰場上生與死的拼鬥 大將軍有其執行軍令的考量或不確定感
中華民國 中國共產黨 美國 日本 蘇聯 各方各有盤算
穿梭在這些國與國之間的叛國賊 間諜 至今還不一定能全數曝光
汪精衛是忍辱負重 還是叛國 當年關鍵的人也沒說明
就隱瞞了歷史 日後也難以還原真實 只能推測 想要摘掉漢奸的名號 難度頗高
另外還有一種情形是 就是派出的 但後來變節或失控
. 讓中華民國永遠存在.
Re: 汪精衛變漢奸 最新檔案揭秘
兩岸史話-汪精衛是漢奸還是英雄
2013-04-21 01:31旺報【本報訊】
對照戴笠與汪精衛祕密接觸以及其他相關文件比對,「汪之出走,原意為緩兵之計,並照顧淪陷區人民,此是最高度的祕密。」並非臆測,而是事實。
侵華日軍總參謀副長今井武夫,在七七事變時擔任日軍派駐北平的武官副官,戰後在《今井武夫回憶錄》中提到:「7月廬山會議中,周佛海、胡適、陶希聖、梅思平等向蔣介石建議採取不擴大的方針。首先由張季鸞打頭陣,接著由左舜生和李璜跟上。在這期間,胡適和張君勱也曾幾次會見蔣介石,提出對中日和平的意見。」
中日有可講和的點
在《高陶事件始末》裡也提到:「其實日本天皇也主張不擴大。他在《昭和天皇回憶錄》裡寫道:不久,這個事件(指盧溝橋事件)波及上海。近衛主張不擴大方針,我則認為既然波及上海,要防止其擴大是很困難的。……我主張對中國予以威脅同時提出和平論,參謀本部贊成我的意見,但陸軍省卻反對。反對的可能是陸軍省軍務局。因而又失去了妥協的機會。」
在南京臨時政府擔任過宣傳部長以及汪精衛祕書的胡蘭成,於1972年10月應台灣文化大學邀請,赴台開班授課,但拖了兩年才辦好入台手續,1974年中,胡蘭成登台講學,一直到1976年11月離開台灣,在台待了兩年多;胡蘭成這樣的身分要進入台灣是非常敏感的,當然要經過蔣介石的同意,意思是蔣介石不但知道而且准許;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去世後由蔣經國接班主政,由於蔣經國痛恨日本人,胡蘭成因為和日本關係太好而被蔣經國封殺返台,但胡蘭成並沒有因為和汪精衛的關係而被封殺。
胡蘭成在台灣時,於1975年9月7日寫給秦孝儀(蔣介石祕書)的信函中提到:「去年來此之前,曾奉書於 先生,即已料到在台灣之文化人將以僕與汪氏之舊事為言,今當然不作辯解。
惟因 先生是關係民國史學之人,於茲敢舉一史實奉告:金榮華(中國文化學院教授)告僕,彼在墨西哥時聞朱庸壽言(戰時外交部護照課長),汪之出走, 蔣公是知道的。朱云:那天忽然汪副總裁派人來要出國護照,朱不敢作主,請示外長王寵惠,王外長即以電話向 蔣公請示,是 蔣公說可以發給的,否則不可能出國。
汪之出走,原意為緩兵之計,並照顧淪陷區人民,此是最高度的祕密。但其後汪氏主張當真與日本講和,這才是與 蔣公相違了。戰後第六年日本恢復獨立後,《每日新聞》曾又全文重載汪氏對記者的談話:「我們與日本講和,不是怕打下去中國會被日本征服,日本是不能征服中國的;乃是怕戰爭延長下去,中國會亡於共產黨。而於日本,戰爭延長下去亦將招來其在國際地位上的大禍,故中日兩國有可講和的利害交點。」
汪出走和蔣唱雙簧
汪氏在河內遇刺倖免,其甥曾仲鳴死之。當時主持此一暗殺之陳恭澍後來被汪政府在上海之特工機關破獲,而被任用,但彼實際仍繼續與重慶方面聯絡,語人曰:「汪先生在河內並非倖免,當時若為刺他,有幾個汪先生也刺殺了。」此亦是一證據。尚有汪氏歿後第15、6年,香港雜誌上初發表汪氏的遺書,其中隻字不提大亞洲主義與親善合作的話,而純然是與敵謀和的敵意的語氣,僕當時讀之訝其不類,然細審之,又確是汪氏病篤中之作。今證以朱庸壽發給出國護照之言,與陳恭澍非刺汪先生之語,乃彌為之慨然。僕初來台灣時謁岳軍先生,岳公曰:「汪先生他也是為國家。以汪先生這樣的人,他一定是有他的想法的。然此不足為外人道也,當俟他日……後,其時國家修史,有良史識者或可稍存恕心乎。
對照戴笠與汪精衛祕密接觸,以及其他相關文件比對,「汪之出走,原意為緩兵之計,並照顧淪陷區人民,此是最高度的祕密。」並非臆測,而是事實。
胡蘭成在他日文著作《寄日本人》文中寫道:「辛亥革命的前一年,以孫文為中心的革命黨在廣州起兵失敗,72人戰死。那就是所說的黃花崗起義。當時國內外孫文指導的國民黨同志加起來共300人左右,失去72位同志是一個極大的打擊。此時的汪兆銘才24歲,憑著胡漢民同志的話『革命有如做飯需要柴與鍋,比起柴更需要有鍋的忍耐,若有容易的途徑,我願意化作柴而被燒盡。不管怎樣都希望你成為身負艱巨任務的鍋。』為了鼓舞士氣而趕赴北京,欲暗殺清王朝執政肅親王,但以失敗而告終。此次暗殺震動了清王朝,促進了第二年辛亥革命的成功。由此看來便可知道戰時汪精衛與蔣介石之間有著怎樣的交合。」
意思就是汪精衛接納了胡漢民的建議,面對中國百姓生靈塗炭,汪精衛猶如面對當年犧牲的72位同志而感到不捨,在抗日戰爭中做了吃力不討好的「鍋」,而且這黑鍋一背就是幾十年,蔣介石則顯然扮演了可口的米飯;或者更具體的說,胡漢民根本就認為汪精衛具有承擔黑鍋的大哉之勇。
大師李敖曾不止一次的在公開場合說過:「按照馮玉祥的說法,汪精衛出走重慶是和蔣介石唱雙簧。汪精衛說:『說我出賣國家?我根本沒有國家可以賣,我只能出賣我自己。』」
2013-04-21 01:31旺報【本報訊】
對照戴笠與汪精衛祕密接觸以及其他相關文件比對,「汪之出走,原意為緩兵之計,並照顧淪陷區人民,此是最高度的祕密。」並非臆測,而是事實。
侵華日軍總參謀副長今井武夫,在七七事變時擔任日軍派駐北平的武官副官,戰後在《今井武夫回憶錄》中提到:「7月廬山會議中,周佛海、胡適、陶希聖、梅思平等向蔣介石建議採取不擴大的方針。首先由張季鸞打頭陣,接著由左舜生和李璜跟上。在這期間,胡適和張君勱也曾幾次會見蔣介石,提出對中日和平的意見。」
中日有可講和的點
在《高陶事件始末》裡也提到:「其實日本天皇也主張不擴大。他在《昭和天皇回憶錄》裡寫道:不久,這個事件(指盧溝橋事件)波及上海。近衛主張不擴大方針,我則認為既然波及上海,要防止其擴大是很困難的。……我主張對中國予以威脅同時提出和平論,參謀本部贊成我的意見,但陸軍省卻反對。反對的可能是陸軍省軍務局。因而又失去了妥協的機會。」
在南京臨時政府擔任過宣傳部長以及汪精衛祕書的胡蘭成,於1972年10月應台灣文化大學邀請,赴台開班授課,但拖了兩年才辦好入台手續,1974年中,胡蘭成登台講學,一直到1976年11月離開台灣,在台待了兩年多;胡蘭成這樣的身分要進入台灣是非常敏感的,當然要經過蔣介石的同意,意思是蔣介石不但知道而且准許;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去世後由蔣經國接班主政,由於蔣經國痛恨日本人,胡蘭成因為和日本關係太好而被蔣經國封殺返台,但胡蘭成並沒有因為和汪精衛的關係而被封殺。
胡蘭成在台灣時,於1975年9月7日寫給秦孝儀(蔣介石祕書)的信函中提到:「去年來此之前,曾奉書於 先生,即已料到在台灣之文化人將以僕與汪氏之舊事為言,今當然不作辯解。
惟因 先生是關係民國史學之人,於茲敢舉一史實奉告:金榮華(中國文化學院教授)告僕,彼在墨西哥時聞朱庸壽言(戰時外交部護照課長),汪之出走, 蔣公是知道的。朱云:那天忽然汪副總裁派人來要出國護照,朱不敢作主,請示外長王寵惠,王外長即以電話向 蔣公請示,是 蔣公說可以發給的,否則不可能出國。
汪之出走,原意為緩兵之計,並照顧淪陷區人民,此是最高度的祕密。但其後汪氏主張當真與日本講和,這才是與 蔣公相違了。戰後第六年日本恢復獨立後,《每日新聞》曾又全文重載汪氏對記者的談話:「我們與日本講和,不是怕打下去中國會被日本征服,日本是不能征服中國的;乃是怕戰爭延長下去,中國會亡於共產黨。而於日本,戰爭延長下去亦將招來其在國際地位上的大禍,故中日兩國有可講和的利害交點。」
汪出走和蔣唱雙簧
汪氏在河內遇刺倖免,其甥曾仲鳴死之。當時主持此一暗殺之陳恭澍後來被汪政府在上海之特工機關破獲,而被任用,但彼實際仍繼續與重慶方面聯絡,語人曰:「汪先生在河內並非倖免,當時若為刺他,有幾個汪先生也刺殺了。」此亦是一證據。尚有汪氏歿後第15、6年,香港雜誌上初發表汪氏的遺書,其中隻字不提大亞洲主義與親善合作的話,而純然是與敵謀和的敵意的語氣,僕當時讀之訝其不類,然細審之,又確是汪氏病篤中之作。今證以朱庸壽發給出國護照之言,與陳恭澍非刺汪先生之語,乃彌為之慨然。僕初來台灣時謁岳軍先生,岳公曰:「汪先生他也是為國家。以汪先生這樣的人,他一定是有他的想法的。然此不足為外人道也,當俟他日……後,其時國家修史,有良史識者或可稍存恕心乎。
對照戴笠與汪精衛祕密接觸,以及其他相關文件比對,「汪之出走,原意為緩兵之計,並照顧淪陷區人民,此是最高度的祕密。」並非臆測,而是事實。
胡蘭成在他日文著作《寄日本人》文中寫道:「辛亥革命的前一年,以孫文為中心的革命黨在廣州起兵失敗,72人戰死。那就是所說的黃花崗起義。當時國內外孫文指導的國民黨同志加起來共300人左右,失去72位同志是一個極大的打擊。此時的汪兆銘才24歲,憑著胡漢民同志的話『革命有如做飯需要柴與鍋,比起柴更需要有鍋的忍耐,若有容易的途徑,我願意化作柴而被燒盡。不管怎樣都希望你成為身負艱巨任務的鍋。』為了鼓舞士氣而趕赴北京,欲暗殺清王朝執政肅親王,但以失敗而告終。此次暗殺震動了清王朝,促進了第二年辛亥革命的成功。由此看來便可知道戰時汪精衛與蔣介石之間有著怎樣的交合。」
意思就是汪精衛接納了胡漢民的建議,面對中國百姓生靈塗炭,汪精衛猶如面對當年犧牲的72位同志而感到不捨,在抗日戰爭中做了吃力不討好的「鍋」,而且這黑鍋一背就是幾十年,蔣介石則顯然扮演了可口的米飯;或者更具體的說,胡漢民根本就認為汪精衛具有承擔黑鍋的大哉之勇。
大師李敖曾不止一次的在公開場合說過:「按照馮玉祥的說法,汪精衛出走重慶是和蔣介石唱雙簧。汪精衛說:『說我出賣國家?我根本沒有國家可以賣,我只能出賣我自己。』」
. 讓中華民國永遠存在.
Re: 汪精衛變漢奸 最新檔案揭秘
好奇老蔣日記裡是否有任何記載,知悉汪精衛要出走?
因為旺報所述,根據的能否算直接證據,還是臆測?以政治人物寫書與回憶錄,多作為替自己辯解為目標,這些證據的真實度又可能爭議。
我的了解,老蔣日記所以引起中外學者高度注視,因為很多人認為他的日記當初就是自己反省只用,從沒發表之目的。因此“真實”,學者也以為可信。至少可以相信是老蔣自己的真實想法吧。
因為旺報所述,根據的能否算直接證據,還是臆測?以政治人物寫書與回憶錄,多作為替自己辯解為目標,這些證據的真實度又可能爭議。
我的了解,老蔣日記所以引起中外學者高度注視,因為很多人認為他的日記當初就是自己反省只用,從沒發表之目的。因此“真實”,學者也以為可信。至少可以相信是老蔣自己的真實想法吧。

M1903A3 我最愛
Re: 汪精衛變漢奸 最新檔案揭秘
記得二戰德國正強的時候
荷蘭(和奧地利?)也很多這種人物??
COME FROM:JOHN WU
荷蘭(和奧地利?)也很多這種人物??
COME FROM:JOHN WU
Re: 汪精衛變漢奸 最新檔案揭秘
汪精衛這種言論, 跟辜顯榮開台北城門, 帶日本兵進城的邏輯是一樣的. 當初辜顯榮的理由是因為軍勇在唐景崧
先行東渡大陸後, 成為沒有管理的散兵游勇, 擾亂城內秩序治安. 在台北城商會人士的舉薦下, 他為了不讓城內
狀況繼續惡化, 才出城領日軍, 開城門.....
如何解讀, 各在人心吧......不過, 汪精衛至少從頭到尾, 還有一個支持他的陳碧君...
先行東渡大陸後, 成為沒有管理的散兵游勇, 擾亂城內秩序治安. 在台北城商會人士的舉薦下, 他為了不讓城內
狀況繼續惡化, 才出城領日軍, 開城門.....
如何解讀, 各在人心吧......不過, 汪精衛至少從頭到尾, 還有一個支持他的陳碧君...
官待民如芻狗, 民視官如仇寇!
Re: 汪精衛變漢奸 最新檔案揭秘
不管是曲線救國還是賣國大漢奸
據老人家說 當時國民政府是默許國軍於戰況不利時 又難以退卻的狀況下
向日軍成建制的投降 然後直接轉入汪部偽軍 不但軍服不變 似乎連建制番號都保留
如此一來 不但能保住大量士兵的生命 還能減輕國府後勤補給的負擔
日軍還答應汪精衛所堅持 其所屬偽軍是不可以用來正面對抗國軍部隊
所以幾十萬偽軍便這樣分布在廣大中國戰場上'維護地方治安'
與國軍私通款曲 還不時的藉機 吃裡扒外 反咬日軍一口
據老人家說 當時國民政府是默許國軍於戰況不利時 又難以退卻的狀況下
向日軍成建制的投降 然後直接轉入汪部偽軍 不但軍服不變 似乎連建制番號都保留
如此一來 不但能保住大量士兵的生命 還能減輕國府後勤補給的負擔
日軍還答應汪精衛所堅持 其所屬偽軍是不可以用來正面對抗國軍部隊
所以幾十萬偽軍便這樣分布在廣大中國戰場上'維護地方治安'
與國軍私通款曲 還不時的藉機 吃裡扒外 反咬日軍一口
Re: 汪精衛變漢奸 最新檔案揭秘
當年在淪陷區城市地帶, 日本人直接管理的人口就有超過四千萬人. 如果以當年日本已經打下了北從東北, 南到
廣東海南的廣闊領域. 加上後面又開啟東南亞, 以及太平洋戰場, 軍隊大量抽調赴相關戰區, 以當時日本的政府
來說, 除了面對國軍的第一線作戰部隊, 實際上已經分身乏術, 不借重汪偽政府, 也不行了.
當年推翻滿清革命成功, 實際上日本在背後給了很多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援. 國府內部諸多高官, 要不是留日, 就是
知日者. 日本少壯派軍人在二戰期間的作為, 也並不是所有日本人都同意. 中國近代史, 日本與中國的糾結其實並
不是一個抗戰那麼簡單. 抗戰更不能只以"日本侵華"來解釋.
能由汪精衛來管理淪陷區, 對國府以及日本政府, 以及淪陷區中國人民, 實際上應該都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廣東海南的廣闊領域. 加上後面又開啟東南亞, 以及太平洋戰場, 軍隊大量抽調赴相關戰區, 以當時日本的政府
來說, 除了面對國軍的第一線作戰部隊, 實際上已經分身乏術, 不借重汪偽政府, 也不行了.
當年推翻滿清革命成功, 實際上日本在背後給了很多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援. 國府內部諸多高官, 要不是留日, 就是
知日者. 日本少壯派軍人在二戰期間的作為, 也並不是所有日本人都同意. 中國近代史, 日本與中國的糾結其實並
不是一個抗戰那麼簡單. 抗戰更不能只以"日本侵華"來解釋.
能由汪精衛來管理淪陷區, 對國府以及日本政府, 以及淪陷區中國人民, 實際上應該都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官待民如芻狗, 民視官如仇寇!
Re: 汪精衛變漢奸 最新檔案揭秘
抗戰加內戰 還真複雜
http://blog.udn.com/sam1266/7461395
關於敵後國軍部隊的「偽化」問題
Sam
在大陸的「主旋律」電影中,凡是描述敵後抗日游擊戰的電影,都喜歡安排所謂「偽化」的國軍出現來做為八路軍與新四軍的打擊對象,來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的「正確性」,因為只有透過這樣的方法,大陸的執政者才能夠向「解放後」的民眾灌輸一套理論,那就是「民族解放並不是中國革命的唯一目標,除了打倒日本侵略者外,也必須要透過社會革命的方式來剷除國內的反動勢力。」
從抗日到聯日
所謂的「偽化」國軍,基本上指得是一些留在淪陷區持續戰鬥,且隸屬於國民政府的游擊隊與地方保安隊,他們在表面上依舊打著抗日的旗號,聽從重慶方面的命令,偶爾也會在一些衝突中對日本侵略者開槍,然而絕大多數的時間他們的首要敵人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與新四軍,而在打擊這個主要敵人的情況下,可以間接的與次要敵人,也就是日軍乃至於汪精衛政權的和平建國軍合作,甚至於接受後者所賦予的番號以避免遭受日本人圍剿。
在難以「黑白分明」的敵後戰場上,這種「偽化」的國軍確實廣泛的存在,儘管他們絕大多數都並非隸屬於中央軍的精銳武裝,而是地方實力派的所謂「雜牌軍」,然而由於這些隊伍當時畢竟接受了國民政府的命令而舉著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幟戰鬥,甚至還有不少人在對抗八路軍與新四軍的戰鬥中英勇奮戰犧牲而得到了表揚,因此中華民國政府在撤退到台灣後基於維護自己的顏面,而不願意對這些曾經「利用」過侵略者的部隊進行描述。
記得在觀看台灣拍攝的抗日戰爭紀錄片【一寸河山一寸血】的時候,曾經有一位名叫樊永湖的老兵如此回憶自己昔日在山東打游擊的狀況:「我們兩家跑,北邊我們就打共匪,南邊我們就打日本。」
在仔細觀看了這位樊永湖老先生的部隊番號後,我才知道他所服役的暫編第12師其實就是山東地方上最有名的一支「偽化」國軍,其師長為從滿洲國軍中「反正」投靠了國民政府的趙保原,在中國大陸的歷史評價中他一直都被許世友與聶鳳智等八路軍地方武裝領導人視為「欲除之而後快」的威脅,只因為趙保原是一位堅決反共的國軍軍官。
不過樊永湖老先生講得也沒有錯,趙保原一度是國共兩黨所共同推舉的抗日英雄,尤其是在日軍猛烈打擊山東各游擊區的抗戰初期,他還曾經擔任過所謂「抗日聯軍」的司令官,統合在蘇魯游擊區進行游擊戰的各中國游擊隊與日軍戰鬥,根據大陸方面的資料顯示,整編12師從1938年11月到1940年2月,共有與日軍交戰過二十七次的紀錄,即便連來自於八路軍方面的評價,都認為他打仗非常的積極。
進入1940年以後,暫編12師的抗日行動就只剩下了一次,其餘將近六十二次的攻擊都是針對八路軍的,而自此之後趙保原也將「抗日聯軍」司令官的職務調整為「抗八聯軍」(即抵抗八路軍),開始間接甚至直接的與日軍合作抵抗共產黨人,同時也接受了南京汪精衛政權所給予的剿共第7路軍番號,成為了不折不扣的「偽化」國軍。
而當八路軍於1945年開始對敵後淪陷區展開反攻之際,這一類「偽化」的國軍反而成為了中共打擊的首要目標,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中共明白自己無力打擊日本軍,二是這些「偽化」的國軍雖然表面上為支那派遣軍的「友軍」,並且服從汪精衛政權的命令,但實際上仍然是為重慶的利益所服務,若不藉機以「打漢奸」的名義將其消除掉,等日本投降後國軍的正規軍回來與這些部隊接頭後,將直接威脅到所謂「解放區」的安全。
在這樣的情況下,八路軍對趙保原的打擊是堅決的,甚至聶鳳智還專門挑1945年農曆年的時刻,對自己口口聲聲喊的「同胞」,也就是剿共第7路軍(暫編第12師)發動攻勢(我相信1968年的越南共產黨人就是學中共搞「農曆春節攻勢」的),將這一支他們宣稱的所謂「漢奸」部隊從萊陽駐地趕到了日軍位於即墨的防區內。
戡亂戰爭的先鋒
這一點讓趙保原對共產黨恨之入骨,因此在抗戰勝利後,他的部隊又重新被編入了國軍的指揮體系下,以第96軍第12師的名義成為了反共先鋒,但是他的部隊卻不幸於1946年6月8日在與八路軍的戰鬥中遭到擊潰,而他也在逃亡途中遭到共產黨人擊斃,死後由國民政府方面追贈為中將。
相比起胡璉、張靈甫、戴安瀾、邱清泉與方先覺這些在「正面戰場」上與日軍殺個你死我活,但是在國共內戰期間也同樣堅決反共的中央軍將領而言,趙保原這一類「偽化」的國軍將領才是中國共產黨遭遇到的「最難纏」敵人,因為他們反共的態度不只比前者更為堅決,同時也因為大多數都是「在地人」的緣故,所以往往能夠比國民政府的正規軍得到更多地方民眾的支持,讓共產黨難以擴張自己的根據地。
而在國共內戰的時候,絕大多數中央軍與黃埔系統的將領大多數看到戰況不對,都會作出撤退、逃亡、投降甚至直接叛逃的抉擇,但是許多「偽化」過的國軍將領卻往往會選擇戰鬥到最後的一兵一卒,不僅時常在戰場的最前線遭到解放軍擊斃,在失去一切希望的時候則會作出舉槍自盡的表現,這些都是讓人非常嘆為觀止的。
趙保原這一類國軍將領,絕大多數在抗戰初期都英勇的與侵略者作戰過,而且在內戰時的表現也極為可歌可泣,無論從「民族大義」還是「置個人生死於度外」的表現上都可圈可點,為什麼會冒著當「漢奸」的風險去與日本人合作,甚至還有出現當日軍遭到八路軍包圍時,整編第12師的官兵出面打擊共產黨,並且營救侵略者的情況呢?
若我們把Nigel Thomas與Peter Abbott等歐美學者對東歐戰場的研究,移植到中國淪陷區的情況來看,我們就能夠完全理解為什麼有一些敵後的國軍武裝力量,會作出與侵略者合作打擊共產黨的原因,除了「搶奪地盤」這個最基本的因素外,這一些人對在淪陷區壯大中的共產黨,也有著遠較在後方的國府官員與將領更多的瞭解。
趙保原這一些人比任何人都明白共產黨在抗戰初期,是如何藉由日軍對國軍力量的打擊漁翁得利的,他們也比那些在「正面戰場」上與日軍作戰,但是卻不用擔心自己落得「漢奸」罵名的中央軍將領,更能夠體會同時遭到日軍與共軍雙重包圍與夾擊的滋味,並且深深的相信要是政府不在日軍撤退前對八路軍的擴張之舉進行提防,淪陷區在日本投降後勢必會成為一片紅色的海洋。
在體會到日本人遲早要滾出中國的情況下,這些人或許是基於投機,或許是基於「愛國愛鄉」的信念,作出了就算要犧牲自己的名譽,也必須要消滅共產黨的抉擇,因此他們便如同南斯拉夫的切克尼特游擊隊一樣,開始以日軍「友軍」的身分與八路軍戰鬥,他們之所以不希望八路軍將日軍消滅的目的,毫無疑問的是希望日本人的存在能夠當作一個介於他們與共產黨之間的「緩衝區」。
總體而言,這些「偽化」國軍的任務無論有沒有得到蔣中正與國民政府的批准,目的都是希望能夠在政府回來前,盡一切可能的打擊與消滅八路軍「反動勢力」,以方便中央的受降與接收行動能夠順利進行,因此稱呼他們為反共與戡亂戰爭的「先鋒」,在我看來並無不妥,而趙保原在日本投降後也確實得到了中央政府的承認與嘉獎。
大陸出現平反趙保原的聲浪
由於趙保原過去堅決反共的原因,他長期以來在中國大陸都被視為一個十惡不赦的「漢奸」,即便到了近年來都還有大量的資料在指責他當年如何配合日軍進攻八路軍,乃至於他如何參與迫害與屠殺「進步人士」的黑暗事蹟,由於他確實曾經有過接受汪政權番號的歷史,所以一般而言中共也較為容易站在「民族主義」的角度對他進行醜化,至少比批評起那些「正面戰場」上的國軍更為簡單。
不過近年來在山東萊陽也開始出現了為趙保原平反的聲音,甚至還有整編第12師與剿共第7師的後人在百度上為這位長年來被攻擊為「賣國賊」的國軍地方將領成立紀念網頁,讓我感到嘆為觀止,雖然趙保原的事蹟如今在台灣已經為絕大多數的人所忘懷,但是在中國大陸上他可還是好幾位中共開國名將所親自點名的「反動戰犯」,真的有機會「平反」嗎?
我個人的感覺是,中國共產黨本來就是一個可以基於自己的現實利益,隨意調整歷史論述的政黨,好比說需要蔣中正的時候可以呼喊他為「民族救星」,而當要反對他的時候又可以給他「人民公敵」的外號,在這個強調「第三次國共合作」與「兩岸聯手收復釣魚島」的歷史氛圍下,要將趙保原從「漢奸」改稱為「愛國主義戰士」的情況就算發生,我也不會感到特別意外,因為這就是共產黨的習性。
或許共產黨平反趙保原,可以給那些他昔日的老部下後人帶來一些安慰,甚至讓他們更願意的「站在紅旗下」為中國的「繁榮富強」而奮鬥,但是在「去中國化」已經二十年的台灣社會裡面,哪怕爺爺或者外公曾經參加過暫編第12師的外省小孩,恐怕也不會有太多的情感吧(就我個人來看,趙保原是一位國軍的反共英雄,強調要與中共對抗,但是卻不記得他的台灣社會反而有點悲哀)。
http://blog.udn.com/sam1266/7461395
關於敵後國軍部隊的「偽化」問題
Sam
在大陸的「主旋律」電影中,凡是描述敵後抗日游擊戰的電影,都喜歡安排所謂「偽化」的國軍出現來做為八路軍與新四軍的打擊對象,來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的「正確性」,因為只有透過這樣的方法,大陸的執政者才能夠向「解放後」的民眾灌輸一套理論,那就是「民族解放並不是中國革命的唯一目標,除了打倒日本侵略者外,也必須要透過社會革命的方式來剷除國內的反動勢力。」
從抗日到聯日
所謂的「偽化」國軍,基本上指得是一些留在淪陷區持續戰鬥,且隸屬於國民政府的游擊隊與地方保安隊,他們在表面上依舊打著抗日的旗號,聽從重慶方面的命令,偶爾也會在一些衝突中對日本侵略者開槍,然而絕大多數的時間他們的首要敵人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與新四軍,而在打擊這個主要敵人的情況下,可以間接的與次要敵人,也就是日軍乃至於汪精衛政權的和平建國軍合作,甚至於接受後者所賦予的番號以避免遭受日本人圍剿。
在難以「黑白分明」的敵後戰場上,這種「偽化」的國軍確實廣泛的存在,儘管他們絕大多數都並非隸屬於中央軍的精銳武裝,而是地方實力派的所謂「雜牌軍」,然而由於這些隊伍當時畢竟接受了國民政府的命令而舉著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幟戰鬥,甚至還有不少人在對抗八路軍與新四軍的戰鬥中英勇奮戰犧牲而得到了表揚,因此中華民國政府在撤退到台灣後基於維護自己的顏面,而不願意對這些曾經「利用」過侵略者的部隊進行描述。
記得在觀看台灣拍攝的抗日戰爭紀錄片【一寸河山一寸血】的時候,曾經有一位名叫樊永湖的老兵如此回憶自己昔日在山東打游擊的狀況:「我們兩家跑,北邊我們就打共匪,南邊我們就打日本。」
在仔細觀看了這位樊永湖老先生的部隊番號後,我才知道他所服役的暫編第12師其實就是山東地方上最有名的一支「偽化」國軍,其師長為從滿洲國軍中「反正」投靠了國民政府的趙保原,在中國大陸的歷史評價中他一直都被許世友與聶鳳智等八路軍地方武裝領導人視為「欲除之而後快」的威脅,只因為趙保原是一位堅決反共的國軍軍官。
不過樊永湖老先生講得也沒有錯,趙保原一度是國共兩黨所共同推舉的抗日英雄,尤其是在日軍猛烈打擊山東各游擊區的抗戰初期,他還曾經擔任過所謂「抗日聯軍」的司令官,統合在蘇魯游擊區進行游擊戰的各中國游擊隊與日軍戰鬥,根據大陸方面的資料顯示,整編12師從1938年11月到1940年2月,共有與日軍交戰過二十七次的紀錄,即便連來自於八路軍方面的評價,都認為他打仗非常的積極。
進入1940年以後,暫編12師的抗日行動就只剩下了一次,其餘將近六十二次的攻擊都是針對八路軍的,而自此之後趙保原也將「抗日聯軍」司令官的職務調整為「抗八聯軍」(即抵抗八路軍),開始間接甚至直接的與日軍合作抵抗共產黨人,同時也接受了南京汪精衛政權所給予的剿共第7路軍番號,成為了不折不扣的「偽化」國軍。
而當八路軍於1945年開始對敵後淪陷區展開反攻之際,這一類「偽化」的國軍反而成為了中共打擊的首要目標,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中共明白自己無力打擊日本軍,二是這些「偽化」的國軍雖然表面上為支那派遣軍的「友軍」,並且服從汪精衛政權的命令,但實際上仍然是為重慶的利益所服務,若不藉機以「打漢奸」的名義將其消除掉,等日本投降後國軍的正規軍回來與這些部隊接頭後,將直接威脅到所謂「解放區」的安全。
在這樣的情況下,八路軍對趙保原的打擊是堅決的,甚至聶鳳智還專門挑1945年農曆年的時刻,對自己口口聲聲喊的「同胞」,也就是剿共第7路軍(暫編第12師)發動攻勢(我相信1968年的越南共產黨人就是學中共搞「農曆春節攻勢」的),將這一支他們宣稱的所謂「漢奸」部隊從萊陽駐地趕到了日軍位於即墨的防區內。
戡亂戰爭的先鋒
這一點讓趙保原對共產黨恨之入骨,因此在抗戰勝利後,他的部隊又重新被編入了國軍的指揮體系下,以第96軍第12師的名義成為了反共先鋒,但是他的部隊卻不幸於1946年6月8日在與八路軍的戰鬥中遭到擊潰,而他也在逃亡途中遭到共產黨人擊斃,死後由國民政府方面追贈為中將。
相比起胡璉、張靈甫、戴安瀾、邱清泉與方先覺這些在「正面戰場」上與日軍殺個你死我活,但是在國共內戰期間也同樣堅決反共的中央軍將領而言,趙保原這一類「偽化」的國軍將領才是中國共產黨遭遇到的「最難纏」敵人,因為他們反共的態度不只比前者更為堅決,同時也因為大多數都是「在地人」的緣故,所以往往能夠比國民政府的正規軍得到更多地方民眾的支持,讓共產黨難以擴張自己的根據地。
而在國共內戰的時候,絕大多數中央軍與黃埔系統的將領大多數看到戰況不對,都會作出撤退、逃亡、投降甚至直接叛逃的抉擇,但是許多「偽化」過的國軍將領卻往往會選擇戰鬥到最後的一兵一卒,不僅時常在戰場的最前線遭到解放軍擊斃,在失去一切希望的時候則會作出舉槍自盡的表現,這些都是讓人非常嘆為觀止的。
趙保原這一類國軍將領,絕大多數在抗戰初期都英勇的與侵略者作戰過,而且在內戰時的表現也極為可歌可泣,無論從「民族大義」還是「置個人生死於度外」的表現上都可圈可點,為什麼會冒著當「漢奸」的風險去與日本人合作,甚至還有出現當日軍遭到八路軍包圍時,整編第12師的官兵出面打擊共產黨,並且營救侵略者的情況呢?
若我們把Nigel Thomas與Peter Abbott等歐美學者對東歐戰場的研究,移植到中國淪陷區的情況來看,我們就能夠完全理解為什麼有一些敵後的國軍武裝力量,會作出與侵略者合作打擊共產黨的原因,除了「搶奪地盤」這個最基本的因素外,這一些人對在淪陷區壯大中的共產黨,也有著遠較在後方的國府官員與將領更多的瞭解。
趙保原這一些人比任何人都明白共產黨在抗戰初期,是如何藉由日軍對國軍力量的打擊漁翁得利的,他們也比那些在「正面戰場」上與日軍作戰,但是卻不用擔心自己落得「漢奸」罵名的中央軍將領,更能夠體會同時遭到日軍與共軍雙重包圍與夾擊的滋味,並且深深的相信要是政府不在日軍撤退前對八路軍的擴張之舉進行提防,淪陷區在日本投降後勢必會成為一片紅色的海洋。
在體會到日本人遲早要滾出中國的情況下,這些人或許是基於投機,或許是基於「愛國愛鄉」的信念,作出了就算要犧牲自己的名譽,也必須要消滅共產黨的抉擇,因此他們便如同南斯拉夫的切克尼特游擊隊一樣,開始以日軍「友軍」的身分與八路軍戰鬥,他們之所以不希望八路軍將日軍消滅的目的,毫無疑問的是希望日本人的存在能夠當作一個介於他們與共產黨之間的「緩衝區」。
總體而言,這些「偽化」國軍的任務無論有沒有得到蔣中正與國民政府的批准,目的都是希望能夠在政府回來前,盡一切可能的打擊與消滅八路軍「反動勢力」,以方便中央的受降與接收行動能夠順利進行,因此稱呼他們為反共與戡亂戰爭的「先鋒」,在我看來並無不妥,而趙保原在日本投降後也確實得到了中央政府的承認與嘉獎。
大陸出現平反趙保原的聲浪
由於趙保原過去堅決反共的原因,他長期以來在中國大陸都被視為一個十惡不赦的「漢奸」,即便到了近年來都還有大量的資料在指責他當年如何配合日軍進攻八路軍,乃至於他如何參與迫害與屠殺「進步人士」的黑暗事蹟,由於他確實曾經有過接受汪政權番號的歷史,所以一般而言中共也較為容易站在「民族主義」的角度對他進行醜化,至少比批評起那些「正面戰場」上的國軍更為簡單。
不過近年來在山東萊陽也開始出現了為趙保原平反的聲音,甚至還有整編第12師與剿共第7師的後人在百度上為這位長年來被攻擊為「賣國賊」的國軍地方將領成立紀念網頁,讓我感到嘆為觀止,雖然趙保原的事蹟如今在台灣已經為絕大多數的人所忘懷,但是在中國大陸上他可還是好幾位中共開國名將所親自點名的「反動戰犯」,真的有機會「平反」嗎?
我個人的感覺是,中國共產黨本來就是一個可以基於自己的現實利益,隨意調整歷史論述的政黨,好比說需要蔣中正的時候可以呼喊他為「民族救星」,而當要反對他的時候又可以給他「人民公敵」的外號,在這個強調「第三次國共合作」與「兩岸聯手收復釣魚島」的歷史氛圍下,要將趙保原從「漢奸」改稱為「愛國主義戰士」的情況就算發生,我也不會感到特別意外,因為這就是共產黨的習性。
或許共產黨平反趙保原,可以給那些他昔日的老部下後人帶來一些安慰,甚至讓他們更願意的「站在紅旗下」為中國的「繁榮富強」而奮鬥,但是在「去中國化」已經二十年的台灣社會裡面,哪怕爺爺或者外公曾經參加過暫編第12師的外省小孩,恐怕也不會有太多的情感吧(就我個人來看,趙保原是一位國軍的反共英雄,強調要與中共對抗,但是卻不記得他的台灣社會反而有點悲哀)。
Re: 汪精衛變漢奸 最新檔案揭秘
蔣的日記 應不會在當時寫下一些正在進行中機密 包含偽裝投降或派出的潛伏間諜
活在當時 大環境的戰爭中 尤其是面對外侮侵略 自然會有民族情感與國仇家恨
很難用以後世 世界和平 無戰亂的眼光 去看當時 要他們別抵抗入侵敵軍
因為也是由無數的前人的戰爭犧牲 才讓中國不被日本滅國
現在的老牌民主國家 都是經過一或二次世界大戰 最後獲得勝利 民主也曾經是被效滅過
如果當時美國不幫助歐洲 袖手旁觀 希特勒統制全歐 也不是不可能
放棄抵抗 固然是傷亡降低 但被占領後總要有從外反攻 才能有能量去面對正規軍 畢竟游擊隊的戰力影響有限
活在當時 大環境的戰爭中 尤其是面對外侮侵略 自然會有民族情感與國仇家恨
很難用以後世 世界和平 無戰亂的眼光 去看當時 要他們別抵抗入侵敵軍
因為也是由無數的前人的戰爭犧牲 才讓中國不被日本滅國
現在的老牌民主國家 都是經過一或二次世界大戰 最後獲得勝利 民主也曾經是被效滅過
如果當時美國不幫助歐洲 袖手旁觀 希特勒統制全歐 也不是不可能
放棄抵抗 固然是傷亡降低 但被占領後總要有從外反攻 才能有能量去面對正規軍 畢竟游擊隊的戰力影響有限
. 讓中華民國永遠存在.
Re: 汪精衛變漢奸 最新檔案揭秘
哈
敵人的敵人的敵人的敵人的敵人...永遠都是敵人的敵人@@
COME FROM:JOHN WU
敵人的敵人的敵人的敵人的敵人...永遠都是敵人的敵人@@
COME FROM:JOHN WU
Re: 汪精衛變漢奸 最新檔案揭秘
看歷史總是" 理還亂 "
1949年之後,看起來老蔣是" 民族的救星 自由的燈塔 ",其實兩蔣的眼界/心胸狹窄,打壓任何" 功高震主 "者,是把中華民國" 一路玩到掛 " - 最後還靠阿扁貪汙救了一把,加上阿共的威脅,"中華民國"這招牌還得掛著
阿扁(還被 Time 選為亞洲領袖的新星)若不貪污做個英明的總統,中華民國與KMT真要 down on the ground 永遠起不來了。許多獨派還擁著他,好像沒想到" 大好前程 "就是被他 fuck up 的
毛澤東成立了新中國...1948年,中國人均GDP排世界各國第40位,到了1978年中國人均GDP排倒數第2位,僅是印度人均GDP的2/3。1960,70世界經濟起飛時,中國人都在玩著" 我才是真正愛國 "的遊戲
政治真是奇妙啊
1949年之後,看起來老蔣是" 民族的救星 自由的燈塔 ",其實兩蔣的眼界/心胸狹窄,打壓任何" 功高震主 "者,是把中華民國" 一路玩到掛 " - 最後還靠阿扁貪汙救了一把,加上阿共的威脅,"中華民國"這招牌還得掛著

阿扁(還被 Time 選為亞洲領袖的新星)若不貪污做個英明的總統,中華民國與KMT真要 down on the ground 永遠起不來了。許多獨派還擁著他,好像沒想到" 大好前程 "就是被他 fuck up 的

毛澤東成立了新中國...1948年,中國人均GDP排世界各國第40位,到了1978年中國人均GDP排倒數第2位,僅是印度人均GDP的2/3。1960,70世界經濟起飛時,中國人都在玩著" 我才是真正愛國 "的遊戲

政治真是奇妙啊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9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