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會戰因政略起,為政略戰,受政略影響而敗潰。就連這四行倉庫戰鬥,自始至終,也都是為政治服務。
老蔣做此決策最初設想是以對外政治宣示為主,但演變結果,不僅無法影響國際政治,對租界的綁架反而造成各國的反感,不得不草草結束。但也就在這數日之間,出乎意料地成為對內宣傳鼓舞轉移注意力的好話題──甚至可說是個傳說。從此,四行倉庫戰鬥再無真相矣。
那個距離極近、卻又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煤氣儲存槽就是個絕佳的例子。
歷史沒有奇蹟。以甲兵不完、軍不經練的四行守軍,如何能夠抵抗在無論是組織、裝備、訓練、後勤、戰技、士氣各方面都是遠勝國軍的日軍?唯一能夠倚仗的,還是這地緣所提供的絕對優勢.........
全文見:
https://lightmaha.blogspot.com/2018/11/ ... st_22.html
地雖彈丸能頂天 ── 四行倉庫地緣探析
版主: Hammer
Re: 地雖彈丸能頂天 ── 四行倉庫地緣探析
另提一事。淞滬會戰楊惠敏當時不是單純的童子軍而已,她1915年生,此時是22歲,其實已經加入軍統做情報工作。前一陣子有影到她在1938年接受記者訪問的文章,可惜現在一下子找不到。
目前她的公開資歷是1940年才加入軍統,後來在1941年幫助影星胡蝶逃離香港時,把胡蝶的大批行李弄丟,據說裡面其實是許多國府高官夫人寄放的東西。胡蝶找老情人戴笠哭訴,楊惠敏就被下獄四年,直到抗戰結束才放出來。
如果楊惠敏在1937年就已經加入軍統,那麼她去接洽四行守軍之事跟其他資料就可對得上、說得通。並不是她突發奇想去接觸獻旗,而是受命而為。她在1938年給童子軍總團的報告書就稱是88師副師長張柏亭找到她幫忙,如果不是軍統關係,張柏亭怎會隨便找個童子軍(當時她在童軍戰地服務團的工作是在一尼姑庵協助收容難民)?
1938年4月2日長沙出版的《戰時童子軍》第十六號上的《楊惠敏獻旗報告書》中說:「民國二十六年十月廿(注:此處漏印一字)日,……八十八師的師副張紹良(Light按:疑為張柏亭之誤)先生果真來找我了,他的來意是,要叫我越過租界到閘北謝團留守的四行倉庫去,獻國旗於八百個壯士,我真想不到張紹良先生會把這樣光榮這樣重大的使命來託付給我,……」(《楊惠敏獻旗報告書》,長沙《戰時童子軍》第16號,第3頁,1938年4月2日)
當年在上海商會任職、參與支援四行守軍物資的曹志功回憶,稱楊惠敏帶某北方口音男子至市商會拿國旗由該男攜回倉庫。這顯然就是所謂楊惠敏獻的第一面國旗。後來因為尺寸太小,才由葉春年等在28日半夜再送入兩面大幅國旗,在29日晨升起。
記者曹聚仁稱第一面國旗由楊惠敏及88師參謀長陳素農送至四行倉庫。此說有其道理,因陳素農在之前曾兩度出任524團團長,1937年才升任師參謀長。
目前她的公開資歷是1940年才加入軍統,後來在1941年幫助影星胡蝶逃離香港時,把胡蝶的大批行李弄丟,據說裡面其實是許多國府高官夫人寄放的東西。胡蝶找老情人戴笠哭訴,楊惠敏就被下獄四年,直到抗戰結束才放出來。
如果楊惠敏在1937年就已經加入軍統,那麼她去接洽四行守軍之事跟其他資料就可對得上、說得通。並不是她突發奇想去接觸獻旗,而是受命而為。她在1938年給童子軍總團的報告書就稱是88師副師長張柏亭找到她幫忙,如果不是軍統關係,張柏亭怎會隨便找個童子軍(當時她在童軍戰地服務團的工作是在一尼姑庵協助收容難民)?
1938年4月2日長沙出版的《戰時童子軍》第十六號上的《楊惠敏獻旗報告書》中說:「民國二十六年十月廿(注:此處漏印一字)日,……八十八師的師副張紹良(Light按:疑為張柏亭之誤)先生果真來找我了,他的來意是,要叫我越過租界到閘北謝團留守的四行倉庫去,獻國旗於八百個壯士,我真想不到張紹良先生會把這樣光榮這樣重大的使命來託付給我,……」(《楊惠敏獻旗報告書》,長沙《戰時童子軍》第16號,第3頁,1938年4月2日)
當年在上海商會任職、參與支援四行守軍物資的曹志功回憶,稱楊惠敏帶某北方口音男子至市商會拿國旗由該男攜回倉庫。這顯然就是所謂楊惠敏獻的第一面國旗。後來因為尺寸太小,才由葉春年等在28日半夜再送入兩面大幅國旗,在29日晨升起。
記者曹聚仁稱第一面國旗由楊惠敏及88師參謀長陳素農送至四行倉庫。此說有其道理,因陳素農在之前曾兩度出任524團團長,1937年才升任師參謀長。
對歷史研究者而言,最刺激者,無過於在歷史和傳說之間,找到了最完整的故事。
── 歌德
── 歌德
Re: 地雖彈丸能頂天 ── 四行倉庫地緣探析
以前最早看到日軍攻擊四行倉庫影片,記得有AP字樣,寫文章時一下子沒找到,只好用日本朝日新聞《上海戰線 蘇州河肉彈突破》的影片來剪貼。朝日新聞裡面有許多是事後擺拍,如近距離拍日軍拿旗進四行倉庫的部分(01:05和01:17)。那些隔著蘇州河遠拍的鏡頭,才是歐美記者拍的。
上海戦線 蘇州河肉弾突破
今天亂逛又影到 AP 的影片,原來是 Movietone News(一家專做新聞影片)的攝影師 Erik Mayer 拍的,還有HQ素質,非常清楚。整段從00:17至00:55,即1937年10月27日下午的堵門攻打。
The Fall of Shanghai - 1937 | Movietone Moments
從這兩段影片,可以看到日軍皆以快跑接近四行倉庫。
唯一有被射擊的時候是朝日新聞那段00:21-00:24那段,那名日軍應是尖兵(參見電線桿在商店牆上投影,可知是下午較早時候),國軍很可能是從四行倉庫東南角紙煙店二樓射擊,但沒有打中,塵土飛揚,那名日兵沒命地向左(西)跑向滿洲路與光復路口掩體。可如果從紙煙店二樓射擊的話,很容易被壓制。接下來稍後(見電線桿投影角度)日軍進攻時就快跑前進接近四行倉庫西南角掩體,接著就堵門攻打,顯然紙煙店二樓已經被壓制住了。
上海戦線 蘇州河肉弾突破
今天亂逛又影到 AP 的影片,原來是 Movietone News(一家專做新聞影片)的攝影師 Erik Mayer 拍的,還有HQ素質,非常清楚。整段從00:17至00:55,即1937年10月27日下午的堵門攻打。
The Fall of Shanghai - 1937 | Movietone Moments
從這兩段影片,可以看到日軍皆以快跑接近四行倉庫。
唯一有被射擊的時候是朝日新聞那段00:21-00:24那段,那名日軍應是尖兵(參見電線桿在商店牆上投影,可知是下午較早時候),國軍很可能是從四行倉庫東南角紙煙店二樓射擊,但沒有打中,塵土飛揚,那名日兵沒命地向左(西)跑向滿洲路與光復路口掩體。可如果從紙煙店二樓射擊的話,很容易被壓制。接下來稍後(見電線桿投影角度)日軍進攻時就快跑前進接近四行倉庫西南角掩體,接著就堵門攻打,顯然紙煙店二樓已經被壓制住了。
對歷史研究者而言,最刺激者,無過於在歷史和傳說之間,找到了最完整的故事。
── 歌德
── 歌德
Re: 地雖彈丸能頂天 ── 四行倉庫地緣探析
謝謝 Carsen Tsai 提供剪報,楊惠敏經歷有更多資料。她真的很有可能是某些情報或特別單位團體的外圍成員。《戰時畫報》上的文章由於與事發日期最接近,較少修飾美化的可能。在此分享。
======
楊惠敏姊妹弟弟共十一人,前有四個姐姐,後有六個妹妹及一個弟弟。家境不算好,自述父親是文盲(前述鎮江潤州中學校工應為實),但姊妹弟很難得都受中學教育。四個姐姐嫁在外地(南京、上海、廣東、南洋),楊惠敏依附各個姐姐,除鎮江外,也到上海、南京各地讀書,鎮江崇實小學->上海民國女子工藝中學->南京三民高中求學,此時九一八事變,加入首都中國鐵血青年團,跟兩江女子體育專科學校學生姚瑞芳(此女士當時很有名,八一三時也回到上海抗日,立報在9月12日有報導)至東北參加東北義勇軍,做抗日宣傳,為時兩年多。回來上江蘇省立土地測量學校,到汕頭市立女子中學教音樂,1937年初至上海海寧洋行總廠做工,此時她已通英語、廣東話、上海話、蘇州話。
這些語言背景跟她後來經歷對得上號。英語她自述是小時與鄰居外僑子女成天遊玩所習,多流利我們不知道,但能去參加世界青年大會,還在歐洲巡迴宣傳,應該過得去。後來在香港協助難民逃離,自然要能講廣東話才行。上海話就不用說了。
淞滬戰起,她才加入上海童子軍第一團,被派做醫院和難民收容所工作。10月份在131收容所,廈門路與(老)垃圾橋附近。
自述跟四行守軍第一次接觸是在27日晨7點多(即我文中大批民眾走過新垃圾橋時),泥城橋附近遇到一名便衣四行守軍士兵,尋求外界支援糧食補給,帶至救濟總會、寧波同鄉會(市商會臨時辦事處),後來88師張師附找到她(或她至88師辦事處),將一面國旗給她,要她伺機交給四行守軍,因市府張秘書擔心她人身安危而作罷。27日下午又到蘇州河畔(按,此時英軍已經封鎖新垃圾橋),遇到88師趙姓副官,要她轉交一信給謝晉元,此事她下午稍晚完成(應是從其他橋過到蘇州河北,走到四行倉庫,但過程未述)。未提27日晚有到四行倉庫外。28日,張秘書又要她將原先國旗送去四行倉庫(應是見不是太過危險),她於下午三點送至四行倉庫(過程未敘述,應未進入),此旗應該就是第一面小號國旗(下午四時升起)。後來參與28日當晚市商會童子軍團送補給和送大號國旗(29日清晨升起)的行動則未敘述,應如記者曹聚仁和服務團團長葉春年所說,為了保護參加的服務團本地團員而不予敘述或報導。
此介紹與自述見1937年11月15日《戰時畫報》18-19期合刊,因為時間跟事情發生時日極近,沒有後來為造神大改的痕跡(想也來不及),所述細節應比較接近實情。1938年《戰時童子軍》週刊第16期上的《楊惠敏獻旗報告書》跟此自述僅有少數文字上的差異。
《戰時畫報》一文最後說楊惠敏「現為特種關係,已脫離該所,另在XX地方擔任特務工作」。
======
楊惠敏姊妹弟弟共十一人,前有四個姐姐,後有六個妹妹及一個弟弟。家境不算好,自述父親是文盲(前述鎮江潤州中學校工應為實),但姊妹弟很難得都受中學教育。四個姐姐嫁在外地(南京、上海、廣東、南洋),楊惠敏依附各個姐姐,除鎮江外,也到上海、南京各地讀書,鎮江崇實小學->上海民國女子工藝中學->南京三民高中求學,此時九一八事變,加入首都中國鐵血青年團,跟兩江女子體育專科學校學生姚瑞芳(此女士當時很有名,八一三時也回到上海抗日,立報在9月12日有報導)至東北參加東北義勇軍,做抗日宣傳,為時兩年多。回來上江蘇省立土地測量學校,到汕頭市立女子中學教音樂,1937年初至上海海寧洋行總廠做工,此時她已通英語、廣東話、上海話、蘇州話。
這些語言背景跟她後來經歷對得上號。英語她自述是小時與鄰居外僑子女成天遊玩所習,多流利我們不知道,但能去參加世界青年大會,還在歐洲巡迴宣傳,應該過得去。後來在香港協助難民逃離,自然要能講廣東話才行。上海話就不用說了。
淞滬戰起,她才加入上海童子軍第一團,被派做醫院和難民收容所工作。10月份在131收容所,廈門路與(老)垃圾橋附近。
自述跟四行守軍第一次接觸是在27日晨7點多(即我文中大批民眾走過新垃圾橋時),泥城橋附近遇到一名便衣四行守軍士兵,尋求外界支援糧食補給,帶至救濟總會、寧波同鄉會(市商會臨時辦事處),後來88師張師附找到她(或她至88師辦事處),將一面國旗給她,要她伺機交給四行守軍,因市府張秘書擔心她人身安危而作罷。27日下午又到蘇州河畔(按,此時英軍已經封鎖新垃圾橋),遇到88師趙姓副官,要她轉交一信給謝晉元,此事她下午稍晚完成(應是從其他橋過到蘇州河北,走到四行倉庫,但過程未述)。未提27日晚有到四行倉庫外。28日,張秘書又要她將原先國旗送去四行倉庫(應是見不是太過危險),她於下午三點送至四行倉庫(過程未敘述,應未進入),此旗應該就是第一面小號國旗(下午四時升起)。後來參與28日當晚市商會童子軍團送補給和送大號國旗(29日清晨升起)的行動則未敘述,應如記者曹聚仁和服務團團長葉春年所說,為了保護參加的服務團本地團員而不予敘述或報導。
此介紹與自述見1937年11月15日《戰時畫報》18-19期合刊,因為時間跟事情發生時日極近,沒有後來為造神大改的痕跡(想也來不及),所述細節應比較接近實情。1938年《戰時童子軍》週刊第16期上的《楊惠敏獻旗報告書》跟此自述僅有少數文字上的差異。
《戰時畫報》一文最後說楊惠敏「現為特種關係,已脫離該所,另在XX地方擔任特務工作」。
對歷史研究者而言,最刺激者,無過於在歷史和傳說之間,找到了最完整的故事。
── 歌德
── 歌德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7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