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1955蔣介石日記 史丹佛大學解密

你爺爺和我爺爺的事

版主: Hammer

回覆文章
頭像
Ed
文章: 3263
註冊時間: 週六 9月 11, 2004 4:47 pm
來自: 小巨角

1946~1955蔣介石日記 史丹佛大學解密

文章 Ed » 週日 7月 20, 2008 12:09 pm

1946~1955蔣介石日記 史丹佛大學解密
2008-07-20黃清龍/美國史丹佛大學報導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院檔案館從昨天起,開放自一九四六年到一九五五年的蔣介石日記手稿。蔣家代表蔣方智怡女士表示,這十年可能是蔣公一生最艱辛、但
也是最有意義的時候。前五年他遇到一生最大的痛苦與恥辱─失掉大陸,後五年則領導國民黨在台灣重新出發,奠定今天的基礎。
許多兩岸及日本的學者都已趕到胡佛研究院,希望從日記中獲得更多關於中國近代史謎團的解答,包括國共內戰的消長轉折、蔣介石是不是二二八事件的元凶,以及國民政府遷台之後,如何在風雨飄搖下穩住陣腳、轉危為安。另外,發生在五○年代初期的吳國楨案與孫立人案,對後來政局影響重大,當時蔣介石是如何看待與處置,也是研究者感興趣的地方。

對歷史負責任 提前十七年公開

蔣介石從一九一五年開始寫日記到一九七二年,五十多年從不間斷。為了讓這批珍貴史料得到更好的保存與運用,蔣家後代特別以存放(Deposit)方式暫存胡佛檔案館。受蔣家委託對日記進行審閱的潘邦正博士表示,蔣介石生前曾囑咐在他死後五十年(二○二五年)才能公開日記,家屬基於對歷史負責任的態度,提前公開他的日記,只做了很小部分的保留。這些保留的內容,到二○二五年也將全部公開。

胡佛檔案館在完成日記修復與微縮作業後,於二○○六年首度開放一九一七年到一九四五年的蔣介石日記,經過學者研究與媒體報導,引起很大迴響,甚至被認為足以改寫中國近代史。

珍貴史料 學者湧入胡佛檔案館

十八日開放的第一天,前來查閱日記的包括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楊天石、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楊奎松、上海復旦大學教授吳景平、台灣東海大學歷史系教授呂芳上、中央大學歷史系教授王成勉、輔仁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林桶法,以及日本大阪大學講座教授伊原澤周、慶應大學副教授段瑞聰。另外,日本朝日新聞也派了一組人前來研究蔣的日記。著名作家龍應台以及廣州中山大學教授袁偉時,也將在近期前來胡佛檔案館閱讀蔣介石日記。

楊天石在看了一天日記之後,首次從日記中發現蔣介石當年曾擬支持孫科成為國民政府主席,但因孫科在政治協商會議的表現讓蔣很不滿意,後來就沒有下文。他說蔣介石和孫科的關係,是民國史上很值得研究的一個課題,蔣在日記中有大量批評孫科的話,罵他是「阿斗」、「總理的不肖子孫」。另外在對日抗戰前,蔣介石苦於與黨內反對派周旋,曾擬與共產黨合作,成立「國民革命同盟會」、邀請周恩來等人加入國民黨,這些外界很少知道的內情,也需要從蔣的日記尋找答案


小檔案》蔣介石日記

【聯合報╱王慶偉】 2008.07.20 02:58 am


「蔣介石日記」由蔣方智怡保管,二○○五年與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簽立合約,以「暫時保管」方式存放於該所。

蔣介石從一九一五年起,每天不論多忙都會坐下來用毛筆寫下日記,直到一九七二年為止,數十年如一日。留存下來的共有五十五本之多,總計四百五十萬多字,民國十五、十六、廿四年的日記,則因在戰火中遷移而遺失,迄未尋獲。

蔣介石的日記不但記事備忘,並用以記下他個人的讀書心得、人際關係、道德修養。蔣介石奉行儒家「吾日三省吾身」的哲學,每周、每月、每年固定寫下自我檢討。

這些日記胡佛研究所自二○○六年起每年公開十本左右,預計在二○○九年全部公開。日記內容約有百分之一涉及家庭隱私暫不公開,依合約到二○二五年才完全公開。

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副所長、檔案館館長蘇薩十八日會見美、日及華文記者時表示,「蔣介石日記是胡佛檔案館最為獨特的館藏」,在胡佛檔案館的閱讀率,約是其他檔案資料的八到十倍。

【2008/07/20 聯合報】

家庭隱私暫保留 2025年才公開

【聯合晚報╱記者王慶偉/史丹福報導】 2008.07.20 02:58 am


由蔣方智怡保管的「蔣介石日記」,於2005年與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院簽定合約,以「暫時保管」方式存放於胡佛研究院。

蔣介石從1915年開始,每天不論多忙,都會用毛筆寫日記,直到1972年為止。長達55年的日記,共有55 本之多,總計450萬多字,其中民國15、16、24年間日記,因戰火遷移而遺失,至今仍未尋獲。

蔣介石數十年如一日,日記記的認真,內容豐富,不但記事備忘,並用日記記下他個人的讀書、人際關係、道德修養。

胡佛研究院自2006年開始,每年公開約10本左右日記,預計在2009年全部公開。但日記內容約有1%不到、涉及家庭隱私部份,暫時不公開,根據合約到2025年才完全公開。

胡佛於2006年3月公開蔣1917年到1931年間日記,2007年公開1932年到1945年間日記。今年原預訂3月公開1946年到1955年日記,但延遲到7 月公佈的原因,是擔心在總統大選期間,日記內容被用來政治炒作。

【2008/07/20 聯合晚報】
奴才們總以為拒絕向自己主子下跪的人,必定是自己主子對頭的奴才。

頭像
Ed
文章: 3263
註冊時間: 週六 9月 11, 2004 4:47 pm
來自: 小巨角

Re: 1946~1955蔣介石日記 史丹佛大學解密

文章 Ed » 週一 7月 21, 2008 10:39 am

老蔣228日記曝光 三批陳儀無能
2008-07-21【黃清龍/美國史丹佛大學報導】

一九四六年到一九五五年的蔣介石日記原件,十八日起在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院檔案館對外公開。記者根據日記所載、其他相關史料、以及學者見解,寫成這篇報導。這是蔣介石日記關於二二八事件內容,首次在媒體披露。
文中對於蔣如何看待二二八事件、如何處理應變,均有第一手的資料呈現。同時,本文也就蔣介石當時的處境以及所犯的決策疏誤,提供深入的解析,希望有助於釐清蔣介石在二二八事件的角色。

民國三十六年二月二十八日台灣發生二二八事件。隔天(三月一日)蔣介石在日記記載:「台灣群眾為反對紙菸專賣等起而仇殺內地各省在台之同胞,暴動地區已經擴大。以軍隊調離台灣是亦一重要原因也。」這是二二八事件首次出現在蔣的日記裡頭


二二八一周後 始知問題嚴重

當時中國剛剛結束抗戰不到兩年,正是百廢待興之際,舉凡淪陷區接收、政府組織重建、朝野政治協商、對共軍的清剿、乃至物價的控制等等,千頭萬緒,交逼而至。可以說,二二八事件在當時蔣的政策雷達上,充其量只是一個乍現的紅點而已。

在三月的第一個星期裡,蔣還沒有注意到事件的嚴重,當時他最關注的是對延安共軍的剿滅。隨著事件的擴大,台灣事變開始引起蔣的重視。

從三月第二個星期開始,出兵延安計畫以及另外的台灣二二八事件,成為蔣最關心的兩件事。

三月八日的日記中,他寫道:「台灣暴力形勢已擴張至全台各城市,嚴重已極。公俠(按,陳儀) 未能及時報告,粉飾太平,及至禍延燎原乃方求援,可痛。華北延安共匪禍正熾,而又加此不測之變,苦心焦慮不知所極。故本月多為處理台變忙碌也。」

不滿陳儀粉飾太平 既痛又歎

此前,台灣行政長官陳儀已急電中央請調整編廿一師的一個加強團、憲兵一營來台,三月六日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下令軍隊分三路向市區進擊。

但顯然南京方面對平亂毫無把握,加上三月六日晚上美國大使司徒雷登見蔣,「談其駐台領事急電,要求其派機接其眷屬離台,表示局勢之嚴重」;蔣在當天日記則批評「美國人員浮躁輕薄」,擔心「如為反動派利用,使中國增加困難與恥辱」因此才會對此「不測之變」有「苦心焦慮不知所極」的感嘆。


武力平亂形勢險 暫緩究辦官員
三月七日,蔣對台灣事變作出派兵平亂之決定,日記中記載:「台灣暴動自上月二十八日起由台北延至全台各縣市,對中央及外省人員與商民一律毆擊,死傷已知者達數百人之眾。特派海陸軍赴台增強兵力。此時共匪組織尚未深入或易為力。惟無精兵可派,甚為顧慮。」

他也再度批評陳儀「不事先預防又不實報,及至事態燎原乃始求援,可歎!」又說「善後方策尚未決定,現時唯有懷柔以穩。台民初附,久受日寇奴化、遺忘祖國,故皆畏威而不懷德也。」

三月八日,蔣加快對台軍事行動與黨務工作的部署,當天的日記寫著:「朝課後考慮台灣問題與延安方略,召見劉雨卿 (按:廿一師師長) 指示對台灣注意各點。正午約李翼中(按:台灣省黨部主委)等談對台灣處理具體方案。」

而在「本星期預定工作課目」,則把「督導台灣事變之處理」列為最優先。至於具體的處理方案,以及已經公開的蔣親筆手諭給陳儀,指示「不可報復」,「從寬處理」等字眼,則未見諸於日記上。

隔天(三月九日),國軍第廿一師從基隆登陸上岸。當天蔣在日記記載:「朝課後寫公俠信,召見劉雨卿等指示到台灣後之方針與部署畢。晚與健生(按,國防部長白崇禧) 談台灣與華北情形。」

三月十二日蔣在日記第三度批評陳儀:「不自知其短缺使余處理為難。」晚上又找了白崇禧談台灣事變,「彼決暫緩行,以待時局略定也。」白崇禧後來是在三月十七日由蔣經國陪同抵台宣慰。

三月十五日,蔣在日記寫到:「台灣事變自軍隊運到後已大半敉平,然亦未曾根本解決也。可知新復之地與邊省全靠兵力維持也。」同一天國府部隊開始對延安展開轟炸及進剿行動,而於三月十九日攻下延安。

接下來,蔣介石日記中的「反省錄」與「工作課目」,連續出現有關台灣善後處理措施的記錄,包括「研究台灣派員處理善後之時機」、「台灣省政府組織之發表」、「台灣省政府與行政長官公署存廢時期之決定」、「台灣省政府主席與組織之決定」等等,顯示他對於事變過後,如何盡快使台灣導入正軌十分重視。

至於屢遭蔣批評「不事先預防又不實報」的陳儀,雖已於三月十七日致電蔣介石,表示「對此次事變決議引咎辭職」,但蔣沒有同意。蔣不僅沒有立刻撤換陳儀,反而責備當時黨內相逼太急。
例如,三月二十三日國民黨三中全會通過將陳儀撤職查辦、清查前行政院長孔祥熙財產,及要求外交部長王世杰離職,蔣在日記中大加批評:「三中全會對庸之(按,指孔祥熙)要求清查其財產,對公俠要求撤職查辦,對雪廷(按,指王世杰)要求去職等不負責的挾意報復,只求逞快一時而不問是否不顧大局之行為,不僅為共匪稱快造機會,實為毀滅本黨自身之禍因,黨德黨紀毀滅殆盡矣,可痛。」

6月18日 陳儀槍決馬場町

直到四月二十二日,行政院會議通過撤銷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改組為省政府,以前駐美大使魏道明為省政府主席,五月十五日抵台履新,台灣事變的處理至此告一段落。陳儀改任國民政府顧問,五月十一日離台,隔年六月擔任浙江省主席,後因被控「勾結中共,陰謀叛亂」被捕,經軍法審訊終結判處死刑,蔣介石於一九五○年六月十四日批准執行,而於十八日在台北馬場町刑場槍決。

關於陳儀「通匪」一節,已有文獻佐證。當時陳儀的外甥丁名楠是中共地下黨員,一九四五年曾隨舅父來台擔任長官公署助理秘書。一九四九年初國共內戰情勢逆轉,陳儀指派丁名楠送信給駐守松滬杭的湯恩伯,勸其「棄暗投明、戴罪立功」。但因湯恩伯告密,使策反失敗,並導致陳儀被執。

陳儀報告影響判斷 老蔣背元凶

【黃清龍/美國史丹佛大學報導】


從以上的日記內容可以確知,對於當時陳儀要求中央派兵平亂,蔣介石是同意的;蔣不僅同意派兵,在他的認知裡頭,造成亂事擴大的原因之一,乃因「軍隊調離台灣」之故;而「台民初附,久受日寇奴化、遺忘祖國,故皆畏威而不懷德也。」因此他下令「特派海陸軍赴台增強兵力」,但又擔心「無精兵可派,甚為顧慮。」

而在亂事敉平之後,他更認為「新復之地與邊省全靠兵力維持也。」以今觀之,其觀念之封建、陳腐、守舊可見一斑,若據此而說蔣介石應為二二八事件負責任,應非盡誣。
但換個角度來看,當時陳儀給蔣的報告,指此事「顯係有計畫有組織的叛亂行為」、「對於奸黨亂徒須以武力消滅,不能容其存在」,因此影響了蔣對事變的認知,進而左右了其處理事變的態度,這也是從日記看蔣介石在二二八事件角色,所不能忽略的。

倘從更寬廣的歷史背景來看,誠如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也是公認的蔣介石研究專家楊天石指出,一九四七年蔣面對的最大問題是「國共內戰」,其次是黨內派系鬥爭,加上召開國民大會需要政治協商及政權改組,另外與美國關係要維持良好,「台灣問題只是蔣介石所有問題中的一小部分,蔣當時正忙著陝北、山東等地的國共內戰。」

二二八事件是個悲劇,對於悲劇的造成,蔣介石毫無疑問要負起很大的責任。但是以蔣當時所處的環境,以及與蔣當時曾犯的其他更大的錯誤比起來,蔣在二二八事變所犯的錯誤就顯得無足輕重了。

前面提到,一九四七年三月初,蔣介石最關心的除了台灣事變之外,就是出兵延安的計畫。三月二日他在日記記載:「昨晚與宗南研討收復延安計畫」。三月三日:「剿討延安時機已熟,不能再緩。」三月十二日:「…又悉美國在延安人員已於本日下午撤盡,則進剿延安乃可如期實施矣!」三月十九日的日記記載:「本日十時半國軍克復延安城區,十一年來共匪禍國殃民之根深蒂固老巢剷除於一旦,為國為黨雪恥復仇之願已償其半矣。此後,國內共匪已失憑藉,所有戰略與政略據點皆已剷除淨盡矣,感謝上帝,洪恩保佑中華。」

然而這其實是一場空歡喜,因為中共方面早已得到情報,並據此擬好撤退計畫。當時擔任胡宗南機要秘書的熊向暉是中共地下黨員,他把胡宗南大軍進攻延安的計畫通報周恩來,以致胡宗南打進延安時,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後來周恩來曾經說:「蔣介石的作戰命令還沒有下達到軍長,毛主席就已經看到了。」

諷刺的是,蔣介石在三月九日的日記上還提醒自己:「注意匪部以退為進之慣技。注意毛匪行蹤之判斷。」殊不知真正的匪諜就在他的愛將胡宗南身邊



堅持內戰 經濟政策失敗 大勢去矣


再如發行金元券等經濟措施,蔣同樣犯了嚴重錯誤。一九四七年三月底,國民政府通過發行公債與庫券四億美金,蔣在三月二十八日的日記寫到:「此實為穩定經濟之唯一方案。」

又記:「昨晚見司徒(大使)。對我發行金公債與庫券之措施,外人總以懷疑態度視之,不惟此舉,凡我政府與國人之一切事業,彼等無不以冷眼相待,殊令人難堪。…所可痛心者不僅外人以冷眼觀吾國,即我高級將領如辭修(按,陳誠)者,亦莫不對政府經濟政治各種重大之政策動輒猜疑與誹謗,其失卻自信心類皆如此者,不勝痛憤。」

然而沒多久金融管制措施就以失敗告終。一九四九年初蔣第三次下野,四月二十七日的日記記載著:「金融混亂現象實已成為作戰成敗關頭,軍餉發給現銀又成為金融枯竭的焦點,若不徹底解決,則軍事政治與社會生機,皆成不可挽救之死症。」

楊天石認為,抗戰勝利後,人民渴望和平,厭惡內戰,美國也力促中國組成聯合政府,當時毛澤東已經同意加入。儘管聯合政府未必成功,國共內戰仍可能再起,但倘非蔣介石堅持殲滅中共,輕率發動內戰,結果很可能不一樣。蔣堅持內戰,不但民心盡失,國家財政也被軍費拖垮,最後被迫實施金融管制,造成通貨膨脹,人民痛苦萬分,國府很快就垮台了,這才是蔣介石所犯的最大錯誤

歷史的弔詭就在於,如果不是內戰需要,一九四五年十月隨陳儀來台的七十軍部隊,也不會在隔年年底就移防上海,再開赴山東金鄉與共軍激戰,導致蔣日記上所稱的,軍隊調離是亦事變擴大一重要原因。

倘若軍隊留駐台灣,或能在事發伊始就控制住局面,不致演變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造成傷亡無數,留下難以癒合的歷史傷口。
奴才們總以為拒絕向自己主子下跪的人,必定是自己主子對頭的奴才。

頭像
Ed
文章: 3263
註冊時間: 週六 9月 11, 2004 4:47 pm
來自: 小巨角

Re: 1946~1955蔣介石日記 史丹佛大學解密

文章 Ed » 週六 8月 02, 2008 10:50 am

蔣介石日記祕聞系列 2 蔣挺孫科 阻李宗仁競選副總統
2008-08-02【黃清龍】

  蔣介石一面規劃推胡適選總統,一面也極關注李宗仁的動向。李宗仁決心競選副總統後,曾託白崇禧和吳忠信轉報蔣,希望得到他的諒解。據其回憶錄記載:「不久,得白、吳兩君復電,俱說,介公之意國民大會為實行民主的初步,我黨同志均可公開競選,介公對任何人皆毫無成見云云。」而在二月二日的蔣介石日記則寫道:「對李德鄰(按,李宗仁)之競選副總統事之開誠說明意見。」顯示蔣在一開始並沒有反對的意思。也或許蔣當時還沒有考慮到副總統的問題,所以在李託人探詢其意時,只講了些場面話應付應付。
但蔣與李宗仁的芥蒂太深,隨著李的競選聲勢鵲起,「桂系大將李品仙將在安徽省主席任內搜刮的大量民財,一車一車運到南京作競選費用,大搞賄選」(陸鏗回憶錄),蔣的態度很快有了轉變。

三月三日他在日記寫道:「聞李德鄰營私圖利競選副總統之醜態百出,桂系之貪汙投機可說為今日之首也。」毫不掩飾他對李宗仁與桂系的厭惡感。即使如此,當著李宗仁的面,蔣還是沒有說破。

三月廿五日,李請見蔣,向他報告已決心競選。蔣對李說:「選舉正、副總統是民主政治的開端,黨內外人士都可以自由競選,本人將一視同仁,沒有成見。」事實上就在這段時間,蔣已有了支持孫科以阻卻李參選的布局。

孫科是國父孫中山哲嗣,蔣對他的評價一向很差,日記上經常提出批評。抗戰勝利後的政治協商會議,孫科的表現讓蔣大失所望,此後對孫就更加不客氣。

一九四七年十二月廿三日蔣的日記就記載:「感嘆:孫科之性行卑劣貪婪,寡廉鮮恥,令人痛心疾首。以總理如此偉大之人格,而生有如此不肖之子,殊所不解。」但現在為了對付李宗仁,蔣不得不打出孫科牌,於是請蔣夫人兩次勸孫科參加副總統競選。

三月廿一日陳布雷回報,孫科有意願選副總統,但要求必須能兼立法院長才肯點頭,另還需要競選經費。蔣頗感無奈,日記中寫道:「其要脅無禮至此,可歎,余惟聽之。」

過了三天,孫科與蔣見面談競選副總統問題。蔣在三月廿四日日記記載:「因李(宗仁)程(潛)于(右任)等皆擅自表示競選,而並未問余及黨之意見,哲生此次態度與言行,皆不越黨員範圍,故示意可競選也。」

關於孫科的競選意向,李宗仁則有不同說法,其回憶錄上有如下記載:「不久,我在另外一個場合碰見了孫科。我說,這次競選副總統,哲生兄為何不參加,大家熱鬧熱鬧?孫科搖搖頭說:我絕無意思,絕無意思…,接著他便向我解釋他不參加的原因。
他認為根據憲法,副總統是個吃閒飯的位置。他既是現任立法院長,行憲後競選立法院院長是輕而易舉的事。立法院長既比副總統有實權,又何必去競選副總統呢?」

按時間序,李與孫的談話是在孫面見蔣並獲蔣的支持之後,倘李的回憶無誤,則孫之對李搖頭說「絕無意思」,極可能只是敷衍性質。或者是孫要求副總統兼任立法院長一事尚未獲蔣首肯,還在盤算參選的利弊得失,因此而對李有此言。

後來蔣找了王寵惠等法學家研究副總統可否兼任立法院長問題,他們都認為不可,但副總統的李、孫之爭至此已經確定。(權鬥內幕七之二)
奴才們總以為拒絕向自己主子下跪的人,必定是自己主子對頭的奴才。

頭像
麻州獵鹿人
站長
文章: 9806
註冊時間: 週四 11月 27, 2003 11:57 am
來自: 美國麻州
聯繫:

Re: 1946~1955蔣介石日記 史丹佛大學解密

文章 麻州獵鹿人 » 週四 12月 18, 2008 11:14 pm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8 ... =100827902

蔣介石多次反對美國用原子彈襲擊中國大陸
2008-12-13 10:07:32

圖檔
蔣介石當然知道原子彈的厲害,也知道此物對他反攻大陸會很有用,但他更清楚,此物“使用”不得。

  蔣介石敗退台灣以後,一直念念不忘反攻大陸。其間,美國人曾三次考慮用原子彈襲擊中國大陸,但蔣介石三次都反對。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著名蔣介石研究專家楊天石從蔣介石的日記出發,解讀了這段歷史。

  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杜魯門考慮使用原子彈

  蔣介石1950年12月1日日記雲:“杜魯門與美國朝野主張對中共使用原子彈,應設法打破之。”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美軍於9月15日在半島中部的仁川登陸,戰局頓時改變。10月19日,美軍占領朝鮮首都平壤。同日夜,中國人民志願軍25萬人受命入朝。25日,志願軍開始發起攻擊,美軍受到沉重打擊。麥克阿瑟驚呼:“投入北朝鮮的中國軍隊是大量的,其數量還在不斷增加。 ”“我們所面臨的是一場全新的戰爭”。11月30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在記者招待會上宣稱:“聯合國的部隊不打算放棄他們在朝鮮的使命 ”,“將採取任何必要的步驟以應付軍事局勢”。記者問他,“任何必要的步驟”是否包括使用原子彈?杜魯門回答說:“我們一直在積極地考慮使用它。”

  顯然,蔣介石12月1日的日記針對前一天杜魯門在記者招待會上的講話而發。“應設法打破之”,表明蔣介石不僅反對美國對中共使用原子彈,而且要採取某種行動。

  蔣介石完全支持位於朝鮮半島南部的韓國政府,他曾多次向美國表示,堅決支持韓戰,希望可以出兵援韓。但是,他一聽到杜魯門有用原子彈對付中共的“考慮”,還是堅決反對。其原因,據蔣日記自述,是因為覺得此法“不能生效,因其總禍根乃在俄國也”。

  在中國支援下,越南人民軍大勝,美國軍方考慮使用原子彈

  1954年4月17日,蔣介石擬定的《本星期預定工作課目》中,其中第3項寫道:

  3.美國氫彈、原子彈不令用於越南與中國大陸。

  根據這一則日記,美國曾再次準備用原子彈,以至氫彈攻擊越南和中國大陸,而蔣介石再次反對。蔣介石既然將之列入《本星期工作課目》,可見是幾天之內就要做的工作,有其緊迫性。

  第二天,蔣介石日記雲:“約見美太平洋總部霍華德參謀長。”蔣介石在4月17日預定,“不令”美國使用氫彈、原子彈,而第二天就約見霍華德,顯然,這是蔣介石確定的對霍華德的談話內容之一。

  法國為爭奪對越南全境的控制權,於1945年9月對越南民主共和國(簡稱“北越”)發動戰爭。1950年12月,法國和美國簽訂《共同防禦協定》,美國軍方向法軍提供大批武器裝備。1954年3月,在中國的軍事援助下,越南人民軍以優勢兵力進攻奠邊府,法軍敗局已定,準備撤出越南北部,而美國則準備介入。

  從蔣介石日記可知,為了挽救法軍在越南的敗局,這時美國曾準備以氫彈、原子彈襲擊越南和中國大陸。霍華德的台灣之行,旨在征詢蔣介石的意見,而蔣介石的態度仍然是反對。

  蔣介石計劃反攻大陸,美國空軍方面向蔣介石表示可以出借原子彈

  同年10月20日,蔣介石日記雲:

  召見叔明,詳詢其美空軍部計劃處長提議,可向美國借給原子武器之申請事,此或為其空軍部之授意,而其政府尚無此意乎?對反攻在國內戰場,如非萬不得已,亦不能使用此物。對於民心將有不利之影響,應特別注意研究。

  叔明,指王叔銘(1905~1998),山東諸城人,中國空軍創始人之一。1950年4月任台灣防空司令部司令,1952年升任空軍總司令部總司令。由於他和美國空軍之間長期而深厚的關係,因此美國有關方面選擇他作為向蔣介石的傳言人。

  蔣介石敗退台灣後,一直念念不忘反攻大陸,曾制訂了多個反攻方案。但蔣介石深知自己力量有限,要反攻大陸,就必須爭取美國的軍事、經濟援助。他當然知道原子彈的厲害,也知道此物對他反攻大陸會很有用,但他更清楚,此物“使用”不得,一旦使用,“對於民心將有不利之影響”。後來的歷史表明,蔣介石終其一身,沒有向美方提出有關“申請”。

  古人雲: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蔣介石雖然是個反共的政治家,但是,他懂得爭取“民心”的重要。一旦他向美國人借用原子彈,那麼,不僅反攻大陸不會成功,而且,他就將永遠成為民族的罪人了。(來源:鳳凰網)

Hammer
版主
文章: 11747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02, 2003 5:47 pm
來自: 槍客村

Re: 1946~1955蔣介石日記 史丹佛大學解密

文章 Hammer » 週五 12月 19, 2008 12:39 pm

小蔣卻要搞核彈.....

頭像
Ed
文章: 3263
註冊時間: 週六 9月 11, 2004 4:47 pm
來自: 小巨角

Re: 1946~1955蔣介石日記 史丹佛大學解密

文章 Ed » 週五 12月 19, 2008 1:52 pm

Hammer 寫:小蔣卻要搞核彈.....
因為中共先搞出來了,無論是否還要反攻,都不得不搞了............
奴才們總以為拒絕向自己主子下跪的人,必定是自己主子對頭的奴才。

頭像
麻州獵鹿人
站長
文章: 9806
註冊時間: 週四 11月 27, 2003 11:57 am
來自: 美國麻州
聯繫:

Re: 1946~1955蔣介石日記 史丹佛大學解密

文章 麻州獵鹿人 » 週二 12月 23, 2008 11:11 am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 ... 546026.htm

日檔案顯示前首相曾要求美對華核打擊遭各界痛批
2008年12月23日 09:11:43  來源:中國新聞網

日本外務省二十二日對外公開的歷史檔案顯示日本前首相佐藤榮作在一九六五年訪美時曾要求對方一旦發生戰爭即先發制人地對中國實施核打擊。該文件一經公開就在日本國內產生巨大反響,日媒和學者紛紛指責日本政府的“無核三原則”極其虛偽。

此次是日本外務省第二十一次向外界公開絕密歷史檔案,內容包括自一九四五年至一九七六年間的十一萬兩千頁珍貴文檔。相關檔案顯示,時任日本首相的佐藤榮作于一九六五年一月訪美時,在與美國當時的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的會談中稱,若爆發日中戰爭,“希望美國能夠立刻進行核報復”。而在前一天與美國總統約翰遜的會談中,佐藤獲得美將對日提供“核保護傘”的承諾。

佐藤榮作因倡導以“不擁有、不制造、不帶入”為內容的“無核三原則”而聞名于世,並借此獲得一九七四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因此日本國內對本次公開的歷史檔案給與了高度關注,所有主流媒體均在第一時間對此進行了報道。共同社的分析認為,此事充分反映出佐藤“非核政策”的虛偽性。

早稻田大學國際政治教授田中孝彥更一針見血地指出,日本是世界上唯一曾遭受原子彈爆炸的國家,但是日本政府的“無核化”主張卻在世界上沒有什麼影響力。其原因之一在于日本採取了接受美國“核保護傘”保護的自相矛盾做法。“本次公開的佐藤發言可謂將這一矛盾展露得淋漓盡致。”

回覆文章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32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