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緬邊界作戰(阿共版)

你爺爺和我爺爺的事

版主: Hammer

回覆文章
Hammer
版主
文章: 11747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02, 2003 5:47 pm
來自: 槍客村

中緬邊界作戰(阿共版)

文章 Hammer » 週一 4月 06, 2009 4:07 pm

1960年底至1961年初,為了保障中緬兩國勘界工作的正常開展,應緬甸政府請求,中央軍委指示中國人民解放軍昆明軍區出動部分兵力,與緬軍協同作戰,共同打擊盤踞在中緬邊境地區的國民黨軍殘部。經過兩個月的作戰,我參戰部隊基本完成了中央軍委賦予的任務。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熱帶山岳叢林地區作戰,在軍史上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緬甸國民黨殘軍概況
盤踞緬甸境內的國民黨軍殘部,是原國民黨軍第8軍和第26軍的部分兵力。
1949年12月初,國民黨雲南省主席盧漢率第93 第74軍在昆明通電起義後,蔣介石委任逃往雲南的陸軍總部參謀長湯堯為陸軍副總司令,指揮駐滇的第8軍和第26軍,乘解放軍尚未入滇之機進犯昆明,破壞雲南和平解放。該敵在我桂滇黔邊縱隊、起義部隊和由黔入滇的第17軍49師的打擊下,於12月下旬逃往雲南開遠、建水、蒙自地區,企圖沿滇越鐵路逃外國外,或由蒙自機場空運台灣。1950年1月,蔣介石又令以第8軍為基礎,擴編成第8兵團,下轄第8 、9軍,由湯堯兼任兵團司令,留置滇南作戰。
為了殲滅湯堯部於國境內,中央軍委令第4兵團並指揮38軍之114、151師由廣西南寧、百色地區向雲南挺進,迂回蒙自、河口,切斷敵人逃路,爾後在友軍的配合下,圍殲該敵於滇南地區。
1950年1月1日,第四兵團先頭第13軍由南寧經百色、硯山向蒙自方向前進,全體指戰員不怕困難,日夜兼程,14天行軍900余公裡。1月11日,第38軍占領河口,封鎖了中越邊境;16日,13軍襲占蒙自、個舊地區,殲敵准備空運台灣的26軍主力。湯堯見南逃無望,率部西竄,企圖經沅江逃往國外。我第13軍 38軍和桂滇黔邊縱隊立即分路跟蹤追擊。19日,第38軍一部在宜得地區殲滅26軍殘部,桂滇黔邊縱隊在石屏地區迫使第8軍一部投降。25日,第13軍在沅江殲滅第8軍主力,生俘湯堯及第8 、9軍軍長以下6000余人。從沅江僥幸逃脫之敵,亦於2月7日至19日大部被殲於鎮沅、景洪、打洛等地,殘余逃入緬境,主要有兩股力量:第8軍237師709團團長李國輝率領的700余人和流亡於緬甸車佛南的原遠征軍第6軍93師200余人;第26軍93師278團副團長譚忠率領的600余人。4月20日,這兩股殘軍在緬甸東北大其力的一個村子小孟捧開會,打出了“復興部隊”的旗號,李國輝任總指揮兼709團團長,譚忠任副總指揮兼278團團長。一時間從雲南外逃的散兵、土匪、地主武裝紛紛前來投靠,殘軍很快由1500余人擴充至3000余人。增設了特務大隊、搜索大隊和獨立第一、二、三大隊,成為老緬泰邊境地區最大的一股武裝力量。
殘軍的迅速壯大也引起了原本指示他們自謀出路的逃台國民黨當局的注意,1950年9月,蔣介石派原第8軍軍長李彌來到緬北,糾集殘部,收編各路武裝,於次年3月組成“雲南人民反共救國軍”。由李彌任總指揮,下轄26軍和4個處,取消“復興部隊”番號,將709團改編為193師,李國輝任師長;278團改編為93師,新派彭程為師長。新派呂國銘、葉正南為26軍正副軍長,指揮上述兩個師。這支新成立的“雲南人民反共救國軍”直屬台灣國民黨當局國防部指揮,以配合台灣國民黨軍“反攻大陸”,其主要任務是竄擾雲南邊疆,挑動民族糾紛,欺騙、煽動一些少數民族的上層人物同人民政府為敵,制造暴亂。1951年5月,逃緬蔣軍殘部實力達到9600余人。
1951年5月下旬,李彌指揮殘軍5000余人分兩路竄犯雲南省臨滄、思茅地區,執行精心策劃的反攻計劃,先後占領了滄源、耿馬、雙江、瀾滄四縣。面對一路“凱歌”,李彌利令智昏,妄想進一步 “克復昆明”。殊不知解放軍早在6月3日就已經作出了以優勢兵力開赴機動位置,待敵深入,以殲滅其有生力量的作戰部署,一張天羅地網正在悄然張開。6月上旬,步兵117團一部進擊占據瀾滄縣糯福之敵,步兵121團一部進擊占據鎮康縣青搪之敵。這兩次戰鬥均殲敵一部,余敵潰逃境外。6月下旬,第14軍軍長李成芳親赴保山指揮步兵120團、121團、123團、基干2團、115團等五個團,合擊向耿馬、雙江、西盟、孟連進犯之敵。殘軍自知不敵,稍作抵抗即全線潰逃,至7月8日,國民黨殘軍全部逃回緬境,竄犯雲南的行動徹底失敗,解放軍共計殲敵549人,繳獲輕重機槍9挺,長短槍83支。
國民黨殘軍遭此打擊後,再不敢做反攻大陸的美夢,只好一門心思考慮如何在緬甸站穩腳跟,求得生存。經過一年多的休養生息和台灣方面的援助充實,逃緬殘軍實力增加到萬余人,達到了全盛時期。大致序列如下:“雲南人民反共救國軍”總指揮李彌、副總指揮柳元麟、呂國銘、蘇全德、參謀長錢伯英、政治部主任趙玉甫,總部位於孟撒。下轄第26軍——軍長呂國銘;滇西指揮所——指揮官李文彬;第1軍區——司令李希哲;第2軍區——司令葉植南;第3軍區——司令許季行;第3軍、“反共抗俄大學”等部。
國民黨殘軍在緬北長期賴著不走,且勢力不斷發展壯大,這對緬甸政府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威脅。因此,緬甸政府一方面派軍隊進剿,一方面向聯合國控訴。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壓力下,台灣國民黨當局被迫同意把逃到緬北的殘部撤往台灣。從1953年11月至1954年5月,共撤走李彌總部、“反共抗俄大學”、第26軍軍部、93師、193師、第4、10、18、21縱隊等部5472人,以及家屬1030余人。在蔣軍殘部被迫撤走期間,解放軍雲南邊防部隊,同地方各級黨政機關、民兵、人民群眾密切配合,對敵發動強大政治攻勢,爭取了2466名敵軍官兵回歸投誠。盤踞緬北的蔣軍殘部只剩下3800余人。
殘軍主力撤台不久,台灣當局又派原副總指揮柳元麟返回緬北搜羅舊部,於6月成立“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轄第3、5、7軍約4500人。但此時殘軍內部派系林立,各懷打算,根本不大理睬柳元麟這個台灣派回來的最高指揮官,一再發生內訌。恰逢此時緬甸政府正集中精力對付本國的反政府武裝,根本無暇顧及殘軍,使得柳元麟得以鐵碗手段治軍,全力整頓內部,先是打壓呂維英,而後又排擠段希文、李文煥,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總指揮。
到60年代初,殘軍達到李彌率主力撤台後的鼎盛時期,共有部隊近萬人。總指揮柳元麟下轄5個軍:第1軍軍部位於孟瓦,軍長吳運暖,;第2軍軍部位於索永,軍長吳祖柏;第3軍軍部位萊東,軍長李文煥;第4軍軍部位於孟馬,軍長張偉成;第5軍軍部位於孟隆,軍長段希文;以及西盟軍區和孟白了守備區。各軍下轄有2—3個師,師所轄各團兵力從幾十人到幾百人或上千人不等。其軍隊成員的特點是官多於兵。靠近我邊境的為第1、4軍。這部分敵人雖然在口頭上叫嚷從西南方向配合台灣蔣軍反攻大陸,但實際上並無信心和任何准備。其方針是:與我軍接觸時,保存實力,避免決戰,以竄擾、潛入為攻,以避戰、逃跑為防;與緬方既敵對又共處,以求長期生存。
入緬作戰動因
國民黨軍殘軍的存在,是緬甸邊境上的一個禍根。同時也影響我國邊境地區的安全。1960年緬甸“看守內閣”總理奈溫訪問我國時,與我國政府在1月28日簽定了《關於兩國邊界問題的協定》,同年10月緬甸總理吳努和總參謀長奈溫訪問我國,並於10月1日與周恩來總理簽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緬甸聯邦邊界條約》,為此,須經雙方在中緬邊界勘定。然而,由於國民黨殘軍的盤踞,雙方勘界沒有安全保障。為確保勘界工作順利進行,並根據緬甸政府的請求,經兩國政府協定,雙方共同出兵打擊和殲滅這股敵人。
戰區自然地理概況
國民黨軍殘軍所占據的地盤正面約300公裡,縱深約100公裡左右,當地的地理條件同我國雲南境內的地理有某些相似。屬於典型的熱帶山岳叢林地區,該地氣候炎熱,雨季較長,約有半年時間;山區和壩區多霧,能見度不良;此地山高谷深、河溪縱橫、水量豐富,道路較少且多為小路,交通十分不便;遍地雜木叢生,葦草、刺藤遍布,路徑難行,人煙稀少,居民貧困、語言不通、社情復雜;毒蟲較多,疾病流行,環境十分惡劣。地形起伏大,軍隊行動極易迷失方向,行動速度受到很大限制。但是,由於植被茂盛,地形復雜,也便於軍隊隱蔽和實施突然襲擊。
解放軍作戰准備
1960年10月,總部向昆明軍區下達了預先號令,令其准備入緬與蔣軍殘部作戰。昆明軍區接到預先號令以後,立即著手相關准備。11月初,經中緬兩國政府商定,雲南省軍區副司令員丁榮昌和總參作戰部邊防警備處處長成學渝等與昂季、山友准將率領的緬方代表團就聯合勘界警衛作戰進行會談。4日,雙方簽署了勘界警衛工作協議,規定:對盤踞在勘界工作地區的國民黨殘軍,由中緬雙方共同圍殲。中國負責清除中緬邊界舊30號至舊62號界樁地區,即雲南孟遮至南腊河與瀾滄江交彙點兩側的國民黨軍殘部,可進入緬方20公裡遂行作戰任務。根據此協議,我軍入緬作戰縱深為20公裡,這條分界線即為“紅線”。兩國軍隊既要協同作戰,而解放軍的軍事行動同時又要受到這條“紅線”的制約。這樣,我軍的作戰時間、機動範圍、敵情偵察、地形勘察和群眾工作、後勤保障等都要受到很大的約束,給我方作戰行動帶來很多新問題。
11月14日,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指示,軍委正式下達我軍入緬殲滅殘余蔣軍的作戰命令,向部隊強調:此戰意義重大,只准打好,不准打壞;要打殲滅戰,不打擊潰戰;斷後路,包圍住,先圍而後殲;部署以孟馬、孟瓦和三島地區為重點;行動要保持突然性,注意選好攻擊點,應有攻堅准備和適當的預備隊;作戰行動嚴格控制在協議範圍內,如敵人向老撾境內逃跑,不准追擊;遇到新情況,必須與緬方達成協議後才行動;不准誤傷當地居民。
昆明軍區黨委受命後,決定以13軍39師、14軍40師各1個團、雲南省軍區思茅軍分區3個團計39個連約6500人參加入緬作戰。各部受領任務後,抓緊進行政策紀律教育,嚴密細致地偵察敵情和地形,抓緊戰前練兵,充分准備各種物資器材,做好各種戰前准備工作。為統一指揮入緬作戰部隊的行動,昆明軍區組成了由雲南省軍區司令員黎錫福任指揮、第13軍副軍長崔建功、省軍區副司令員丁榮昌任副指揮的前方指揮所,於1960年11月上旬在佛海開設完畢。
第一階段作戰
我軍第一階段作戰正面為300公裡,縱深為20公裡,主要目標是打擊殘軍1、4軍軍部和2、3、5、6師師部及其所屬的8個團部和8個行動組,約800余人,占有22個據點,大體分三線部署。我國國境線附近為第1軍及其所屬的第3師,共約150人。分別駐扎在孟瓦、孟育、孟景、景康等地,除景康據點外,正面都以南洛河為屏障,背靠黑山森林。各據點築有少量土木質工事和交通壕。通往我方道路上埋有地雷,並且設置了行動組或情報組,擔任警戒任務。第二線為第4軍,布防在孟勇以東和以南地區,其中1404高地駐有第4軍所屬35團約200人。第三線為孟白了和江勒地區的柳元麟總部。其中孟白了地區為總指揮部,有教導隊、警衛團、通信營等共約450人。江勒地區是後勤總部和教導一大隊,約200余人。其裝備既有外逃時攜帶的老式武器,也有後來台灣補充的美式裝備。
針對殘軍的分布情況,軍區前指決定以分片包干的原則,采取多路遠距離奔襲的方法,先斷敵後路,然後分片合圍的戰術手段,以達到全殲的目的。具體部署如下:
13軍39師116團一部和117團攻殲孟馬之敵4軍軍部,第6、第2師殘部和第5團、17團及4個行動組,共有敵人439名(實為334人),我軍作戰兵力為2646人,敵我兵力對比為1:7.9。
第14軍40師118團攻殲孟瓦之敵1軍軍部、警衛營、第3師師部、第8、9團以及一個特務站共265人(實為156人),我參戰兵力2835人,敵我雙方兵力對比為1:18.2
思茅軍分區邊防11團攻殲孟歇之敵第7團和1個行動組,共59人(實為81人)。以邊防9、10團攻殲蠻窩敵第5師師部、第14團及其第1團一部與2個行動組,共159人(實為171人),我參戰兵力為1158人。敵我兵力對比為1:6.7。
我軍根據敵人分點據守的特點和敵人的具體分布情況,為便於統一行動,將所有參戰部隊分為22路,於1960年11月22日凌晨,越過國境,采用遠程奔襲和迂回包圍、搜捕聚殲的作戰方法,各自奔襲規定的作戰目標。
奔襲國民黨軍曼俄乃據點的邊防9團2連和邊防10團2連,於當日5時到達指定位置,當發現敵人逃跑後,立即改變作戰方案,除留小分隊就地搜索外,指揮4個連分別向孟馬方向追殲逃敵,在以南10公裡處與逃敵接火。我軍經過連續打擊和搜捕,殲滅了從曼俄乃等據點逃竄的國民黨軍33人,擊斃國民黨軍5師師長李泰。步兵117、118團及116團1營奔襲國民黨軍第4軍(含第1軍一部)於緬方撣邦孟瓦和孟馬的各個據點。117團出擊分隊在39師副師長閻守慶指揮下全殲駐踏板賣據點國民黨軍第2師部60人,和駐孟歇據點的國民黨軍第7團團部62人,國民黨軍第2師少將師長蒙寶業、上校副師長蒙顯被擊斃。118團出擊分隊在40師副師長趙世英指揮下分別進攻孟瓦、景康、孟育、孟景之敵,殲敵百余人,第3師上校副師長兼8團團長葉文強被活捉。經過幾個小時戰鬥,全殲殘軍第2、5師師部和第7、8團團部,部分殲滅第1軍軍部、第3師師部。但是,由於個別部(分)隊對當地的亞熱帶山岳叢林地行軍作戰的特點研究得不夠,加之少數干部指揮不力,致使6路迂回部隊有半數未迂回到位。16路正面攻擊攻擊部隊有7路未到。在這種情況下,我參戰部隊積極主動,與敵展開激烈戰鬥。經艱苦奮戰,16個攻擊目標有6個被全殲,其余大部潰散。部隊隨即轉入追擊和全面清剿,又殲滅了部分敵人和拔除了一些據點。至1960年12月20日,“紅線”內的殘軍基本被肅清。此次作戰共計殲敵467名,占預計殲敵總數的百分之五十三點四。
蔣軍殘部被我肅清後,應緬北軍區的請求,周恩來總理指示:作戰部隊留駐緬境,占據有利地形和作戰要點,加強戒備嚴防敵人襲擾,掩護勘界工作的正常進行。
第二階段作戰
殘軍遭我第一次打擊後,自知實力相差懸殊,不敢與解放軍正面對抗,轉而全力攻擊緬軍。緬軍力有不逮,乃於1961年1月18日晚,向中方勘界警衛聯絡官提出,請求解放軍配合緬軍進剿緬境20公裡外的孟白了、索永等地國民黨殘軍。中央軍委經過反復研究,指示我參戰部隊使用7個營、6個連、2個便衣隊共5800人,於1961年1月下旬立即組織第二階段作戰,越過“紅線”向前推進一百裡,打擊部署在中緬接壤邊界緬方縱深,總兵力約3000余人的國民黨軍殘部。23日,昆明軍區在佛海開設前指,由13軍副軍長崔建功任指揮、14軍參謀長梁中玉、軍區政治部副主任段思英任副指揮。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前指首長決心
117團攻殲位於南昆的敵第4軍、第2師殘部,第9、10、11師、教導總隊第7大隊、重兵器大隊,敵總兵力為1270余人。我參戰兵力2966人,敵我雙方兵力對比為1:2.3。
第118團攻殲敵南線總部直屬隊、警衛團、教導總隊、教導總隊2大隊、第3軍35團、軍官訓練團等部共約1200余人,我參戰兵力為3012人,敵我兵力對比為1:2.5。
思茅軍分區部隊邊防10、11團攻殲敵索永指揮所,位於八卡的第2軍軍部,位於大棱河渡口的1軍軍部、7、8師、3師殘部、中卡支隊等,敵總兵力約682人。我參戰部隊為1420人,敵我兵力對比為1:2。
我軍各部隊根據中央軍委和昆明軍區前指命令,於1961年1月25日開始出擊。在越過第一次中緬聯合作戰勘界線以後,分別向湄公河以西、以北地區各自攻擊目標進擊。柳元麟部察覺了解放軍的出擊行動,於當天晚上向老撾境內撤退。至26日,我軍先後攻占巴西裡、索永、孟白了等地的國民黨軍據點,殲敵一部。之後,我軍在作戰地區搜剿殘余。由於對作戰地域缺乏了解和組織指揮上的多種原因,我攻擊部隊除思茅軍分區巴西裡一路准時進到攻擊點外,其余各路均未按時抵達攻擊位置。雖然把柳元麟部趕出了經營了十余年的老巢,斃敵上校政治部主任李自雄,上校團長白湘麟,但僅殲敵274名,大部分殘軍分路逃往距離我國邊境線百公裡之外的老泰境內。2月9日,我軍參戰部隊全部撤回中國境內。第二階段作戰結束。
經過兩個階段的作戰,解放軍肅清了作戰區域內的國民黨軍殘余,協助緬方收復了被蔣軍盤踞了10余年的3萬余平方公裡、近30萬的人口區;保障了中緬聯合勘定國界線的順利進行;促進了中緬友好關系的發展和擴大了我方的政治影響,部隊經受了在山岳叢林地走、打、吃、住的實戰鍛煉,基本上完成了中央軍委賦予的作戰任務。但這畢竟是解放軍參加的第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叢林戰,經驗不足,沒有打好殲滅戰,未能達到分片合圍、全殲敵人的預定目標,主客觀方面的原因都是深刻的。
首先對戰區自然條件給作戰行動帶來的困難缺乏足夠認識。勘界作戰地區屬於熱帶山岳叢林地,河多溝深、山高坡陡、林草茂密、道路稀少、語言不通、疾病流行,給部隊行動帶來許多困難。作戰指導脫離了這些客觀實際,只按一般山地條件規定部隊的行進速度和到達時間,盡管部隊竭盡全力趕路,仍不能按規定到達指定地點。如在第一階段作戰中,四路迂回部隊在無道路條件下拼命前行,均未能按時到達指定地點。在第二階段作戰中,部隊繞過1404高地,離開道路,通過原始沼澤地,蘆葦茅草叢生,只得邊開路邊前進,一小時只能走300米。有的夜間開進,觀察不便,迷失方向,到天明一看,還是在原來的山溝裡轉圈子。戰區河流眾多、水流湍急,部隊雖然在戰前經過一定的游泳訓練,但仍不能適應當地河流的特點,加之部隊經過長途跋涉,體力消耗很大,被裝被雨水、汗水濕透,不利於泅渡,延長了渡河時間,貽誤了一些戰機。其次對敵情估計不足。蔣軍殘部在境外盤踞經營十余年,與當地的土司、頭人等統治階層關系極為密切,不僅熟悉地形,而且消息靈通。極力避免與我正面對抗,千方百計保存實力,一旦聽到我軍行動的風聲即隱蔽潛逃。以致戰鬥中多是殲敵一部,未能全殲。
從主觀上看,當時的作戰組織指揮、部隊編成、戰鬥作風等方面,都與在熱帶山岳叢林地區作戰的要求不相適應。
組織指揮方面,由於准備時間較短,戰前准備工作做得比較粗糙,參戰部隊指揮員沒有根據作戰任務認真調查研究戰區情況,沒有根據戰場情況做好必要的物資器材保障和訓練准備工作。部分干部能力較弱,素質不高。有的組織戰鬥不夠嚴密,有的憑老經驗辦事,把國內作戰的指揮經驗運用到熱帶山岳叢林地。有的不會識圖用圖,不善於按方位角行進,剛出國境不遠就迷失了方向,找不著道路,找不著作戰目標,更不善於使用向導。有的干部缺乏謀略,只有簡單的打、衝、插、追或“給我往上衝”等口令,結果殲滅敵人少,自己傷亡大。司令部工作也存在不少問題,不善於組織和使用機關力量,不善於使用指揮工具,參謀人員不熟悉戰時業務,造成首長空忙,指揮混亂,上情不能及時下達,下情不能及時上報,未能做到指揮暢通,貽誤了戰機。
部隊編成不符合實際,干部不熟悉部隊。起初的主觀願望是想通過加強指揮,更有把握地取勝,因此在臨戰前很短的時間內,把部隊建制做了較大調整,指揮層次增多。從外單位調來一批團、營干部擔任營連指揮,原有干部降職使用。結果造成上下間互不相識、互不了解。特別是上級領導不熟悉自己指揮部隊的情況和特點,摸不清“脾氣”,不便於大膽使用和指揮。實戰檢驗證明這些憑主觀願望所作的決定,給作戰帶來很多不利。
部分干部戰士由和平環境轉入作戰,思想准備不足,有輕敵思想,執行命令不堅決,遭敵頑抗時不予以堅決的攻擊。如有的連上級兩次下達追擊命令,竟按兵不動,抗命不從。還有的部分隊謊報軍情、猶豫不決。加上戰區情況不明,遇到問題,心情緊張。碰到困難又驚慌失措,束手無策。有的干部長期過著平靜安逸的生活,畏難怕苦,清剿不下溝,搜山不鑽林,有的“怕吃虧”不敢分散搜剿,有的怕子彈打過湄公河,不准戰士向渡河的敵人射擊,等等,都突出地反映了平時的戰鬥作風培養和戰備教育,缺乏明確的針對性,不能適應在復雜情況下作戰的要求。特別是沒有突出干部這個重點,沒有抓緊干部的訓練工作。
總的來看,此次作戰的經驗教訓,暴露了部隊的編制、裝備不適應東南亞地區作戰的需要,特別是對熱帶山岳叢林地的特點不了解,沒有研究和進行過在這種條件下的訓練。如對熱帶山岳叢林地的夜間行軍、野外生存、識圖用圖、按方位角運動、泅渡江河、干部的組織指揮等問題。這些都是作戰中未能全殲敵人的重要原因。
這次作戰,雖然規模不大,時間不長,參戰部隊不多,但對人民解放軍熱帶山岳叢林地帶的作戰能力是一個全面的檢驗,取得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尤其是作戰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是平時所不容易察覺到的,是用鮮血換來的教訓,中央軍委、三總部、昆明軍區對此極為重視。戰後,張愛萍副總參謀長、軍區秦基偉司令員、三總部工作組到參戰部隊現地調研,協助總結經驗教訓,進行了認真的戰評。針對暴露出的帶共同性的問題,展開了深入細致的討論,加深了對熱帶山岳叢林地特點及其對作戰影響的認識,確立了在山岳叢林地帶作戰,部隊不僅要會打,而且首先必須會走、會生活的思想。圍繞這一思想,進一步研究了相關戰術、技術訓練課題,為今後部隊訓練明確了方向,突出了重點。昆明軍區將這次作戰的經驗和教訓作為改進軍區部隊各項工作的活教材,作為推動部隊建設的巨大動力,各部隊在軍事訓練中本著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的指導原則,大膽探索了在熱帶山岳叢林地區作戰的能走、會打、會生活等一系列問題,有效地提高了戰鬥力。這些努力,對於以後昆明軍區部隊完成援越抗美、援老抗美任務,乃至完成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任務,都起了積極的作用。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 ... &tbid=7047

頭像
慎.中野
文章: 1629
註冊時間: 週四 1月 22, 2004 10:54 am

Re: 中緬邊界作戰(阿共版)

文章 慎.中野 » 週三 4月 08, 2009 11:16 am

我有認識的人父親是曾緬甸國民黨殘黨村的成員,正在去函詢問其父親的意見。

soloo
文章: 92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05, 2008 3:33 pm

Re: 中緬邊界作戰(阿共版)

文章 soloo » 週四 4月 16, 2009 3:25 pm

鄧克保的 "異域" 有幾部就是講這段戰史
第一發命中

marrins2
文章: 4538
註冊時間: 週二 8月 17, 2004 12:03 am
來自: 地球
聯繫:

Re: 中緬邊界作戰(阿共版)

文章 marrins2 » 週六 4月 25, 2009 2:25 pm

好像是"異域"後期吧
孤軍 VS 緬甸軍 + 印度傭兵
專職中韓口筆譯工作者
專任口筆譯工作
--
繼女人充滿愉悅的呻吟聲, "咖擦"一聲,彈匣與槍體的結合,子彈上膛的聲音,永遠是賞心悅目的

半曉生
文章: 5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5, 2009 12:01 am

Re: 中緬邊界作戰(阿共版)

文章 半曉生 » 週四 5月 14, 2009 1:18 am

入緬國軍第一戰是民國39年在泰緬交界的大其力 由李國輝指揮約千餘人抗緬軍初其五千人後來頃全國之兵一萬人 英國訓練英式裝備 加飛機數架 結果因大其力隔一條河就是泰國 華橋組織後援送米糧 並高價收購七九步槍彈 供國軍作戰 結果緬軍被打下飛機三架 空軍副總司令隨機陣亡 陸軍傷亡三分之一無力再戰 講和條件是國軍退出緬甸 進入中緬未定界的地方 中共與緬劃新界約將這些地方統統劃給緬甸{包括我們課本上讀過的 片馬 江心坡}讓緬甸向聯合國告我軍侵犯國土 就由聯合國出面 美國主導 演出兩次大撤退 運回台灣眷屬住在中壢龍崗的忠貞二村 也些精壯政府要他們留下劃整為零 以拖待變等反攻大陸 只是時代變了 現在政府不認前朝帳 這就是今天泰北難民村存在的原因 到現在開放觀光 可以看到 他門學校上中文課 升國旗 牆上有反共標語 但確是兩岸都不要的孤兒

marrins2
文章: 4538
註冊時間: 週二 8月 17, 2004 12:03 am
來自: 地球
聯繫:

Re: 中緬邊界作戰(阿共版)

文章 marrins2 » 週四 5月 14, 2009 9:49 am

http://jinyong.ylib.com.tw/snowtalk/sho ... ch=history
挺有意思的討論串,是關於"異域"中共 VS 緬甸 VS 孤軍
專職中韓口筆譯工作者
專任口筆譯工作
--
繼女人充滿愉悅的呻吟聲, "咖擦"一聲,彈匣與槍體的結合,子彈上膛的聲音,永遠是賞心悅目的

Hammer
版主
文章: 11747
註冊時間: 週二 12月 02, 2003 5:47 pm
來自: 槍客村

Re: 中緬邊界作戰(阿共版)

文章 Hammer » 週三 6月 03, 2009 11:51 am

流落緬甸67載 遠征軍老兵終回家

九名流落在緬甸的中國遠征軍老兵,5月30日從雲南瑞麗畹町口岸踏上回鄉探親之路。67年前,他們從這裡走出國門抗擊日本侵略者,今天他們從這裡返鄉尋親,感受祖國的繁榮富強。

 雲南瑞麗市政府為這些老兵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當年的青壯小伙,如今已是耄耋老人。在親人及志願者的攙扶下,他們邁著蹣跚的步伐跨過了畹町大橋。有的紅了眼眶、有的眺望即將踏上的國土、有的向站崗的中國武警回敬了一個軍禮。

9老兵首次回國探親

 在畹町定居的遠征軍老兵蔡子斌特意來到畹町口岸迎接當年一起生死作戰的兄弟。

 二戰期間,由於日軍封鎖了中國所有的海上通道,畹町成了中美英盟軍的大本營和物資集散地,幾十萬中國抗日遠征軍也從這裡出入國境。此後,由於種種原因,部分遠征軍留在了緬甸,六十多年來,他們回國的願望日益強烈。

 據了解,這次回國探親的老兵有九人,他們的老家分佈在四川、山東、廣東、湖南、江蘇以及河南等地,年齡最小的也已經八十多歲,他們分別居住在緬甸的密支那和曼德勒。在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下,這些抗戰老兵今天從他們走出國門的畹町口岸開始,重新踏上離別了六十餘載的土地。

 當日,老兵們還參觀了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碑及瑞麗口岸,感受了祖國的巨大的變化,當地兒童為他們獻上了鮮花。

抗日遠征軍入緬作戰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入緬對日作戰部隊,1941年12月根據《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編成,共約十餘萬人,由中國戰區統帥部參謀長美國陸軍中將史迪威兼總指揮。1942年3月入緬作戰。失利後大部分退回雲南。1943年4月重建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後稱滇西遠征軍,一部分撤至印度,稱中國駐印軍。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國駐印軍和滇西遠征軍先後發起緬北滇西作戰,殲滅日軍三萬餘人。1945年1月27日,兩軍在畹町會師。3月,完成了打通滇緬公路的任務後撤回國內。  ■中新社
http://paper.wenweipo.com/2009/06/01/WY0906010001.htm

yyyxxxzzz
文章: 184
註冊時間: 週五 4月 18, 2008 1:22 pm

Re: 中緬邊界作戰(阿共版)

文章 yyyxxxzzz » 週五 6月 26, 2009 10:05 am

http://forum.dragonsky.com/viewthread.p ... a=page%3D1

楼主你搞错了

中国在缅甸丢掉的领土 全部于1941年6月18日中英条约所正式失去

1960年谈判时那些地方从法理上不属于中国已经18年了

1960年最后勉强索回了 片马 古浪 岗房等地区 然后对等交换和调整了一些地段

重庆政府愚蠢 低能 闭塞 混乱 而且毫无眼力 被英印当局的纸老虎恫吓给吓得乖乖签字 连讨价还价都不敢

为的仅仅是重开滇缅路

可问题是伦敦政府这之前已经下令要求英印当局尽快重开滇缅路了

转贴

下士
版主
文章: 3860
註冊時間: 週六 9月 01, 2007 10:47 am
來自: 彰化

Re: 中緬邊界作戰(阿共版)

文章 下士 » 週五 6月 26, 2009 11:40 pm

由 yyyxxxzzz 發表於 週五 6月 26, 2009 10:05 am
話說回來 我真是太愛你了
1. 請問 跟印度簽訂條約 把中國西南方幾萬平方公里土地 讓給印度的是誰呢? 好像是江澤民同志喔....先別說邊界有沒有訂 是歷史問題 重點是 簽約的是誰喔 想清楚再來回答喔
2. 把北方的邊界 讓給俄羅斯的又是誰呢.........大家猜看看囉.......
官待民如芻狗, 民視官如仇寇!

CA1903
版主
文章: 3195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14, 2007 11:09 am
來自: 美國加州

Re: 中緬邊界作戰(阿共版)

文章 CA1903 » 週六 6月 27, 2009 8:57 am

yyyxxxzzz 寫:http://forum.dragonsky.com/viewthread.p ... a=page%3D1

重庆政府愚蠢 低能 闭塞 混乱 而且毫无眼力 被英印当局的纸老虎恫吓给吓得乖乖签字 连讨价还价都不敢

为的仅仅是重开滇缅路

可问题是伦敦政府这之前已经下令要求英印当局尽快重开滇缅路了

转贴
沒研究這條約的簽訂情形,但是在民30年/1941年重開滇緬路是非常重要的。那是中國唯一對外通道,所有物資進來都靠這。後來的駝峰空運,遠不及滇緬路的運輸量。
中國無力單獨抗拒日本。民30年時蘇聯也自顧不暇,只能應付納粹德國。沿海全被日本封鎖。以為中國能獨力抗拒日本是一大妄想。

在抗戰前好像是宋子文說的,日本低估中國,而中國又高估中國,情勢發展就很不利於雙方了。
M1903A3 我最愛

yyyxxxzzz
文章: 184
註冊時間: 週五 4月 18, 2008 1:22 pm

Re: 中緬邊界作戰(阿共版)

文章 yyyxxxzzz » 週六 6月 27, 2009 4:04 pm

1. 請問 跟印度簽訂條約 把中國西南方幾萬平方公里土地 讓給印度的是誰呢? 好像是江澤民同志喔....先別說邊界有沒有訂 是歷史問題 重點是 簽約的是誰喔 想清楚再來回答喔
2. 把北方的邊界 讓給俄羅斯的又是誰呢.........大家猜看看囉.......

1,什么条约,说清楚
2,原来一百多年以来,历届中国合法政府签的条约在国际法上一钱不值,只要江澤民同志的签字才有用。轮子的烂文网上早就批烂了

yyyxxxzzz
文章: 184
註冊時間: 週五 4月 18, 2008 1:22 pm

Re: 中緬邊界作戰(阿共版)

文章 yyyxxxzzz » 週六 6月 27, 2009 4:15 pm

CA1903 寫:
yyyxxxzzz 寫:http://forum.dragonsky.com/viewthread.p ... a=page%3D1

重庆政府愚蠢 低能 闭塞 混乱 而且毫无眼力 被英印当局的纸老虎恫吓给吓得乖乖签字 连讨价还价都不敢

为的仅仅是重开滇缅路

可问题是伦敦政府这之前已经下令要求英印当局尽快重开滇缅路了

转贴
沒研究這條約的簽訂情形,但是在民30年/1941年重開滇緬路是非常重要的。那是中國唯一對外通道,所有物資進來都靠這。後來的駝峰空運,遠不及滇緬路的運輸量。
中國無力單獨抗拒日本。民30年時蘇聯也自顧不暇,只能應付納粹德國。沿海全被日本封鎖。以為中國能獨力抗拒日本是一大妄想。

在抗戰前好像是宋子文說的,日本低估中國,而中國又高估中國,情勢發展就很不利於雙方了。
问题是土鳖没有拿这批kmt,kmt和果粉反而拿这骂土鳖卖国。我的连接中有一些资料。

老砲手
文章: 90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30, 2005 5:38 pm
來自: ROC

Re: 中緬邊界作戰(阿共版)

文章 老砲手 » 週六 6月 27, 2009 5:09 pm

連土鳖没有拿這來批kmt ?
那你來批什麼 8)
你不就是土鱉的代言人之一
你怎麼確定你連接的那些資料就是正確
你們那邊有綠敝娘在作梗
在自由中國台灣這邊可是網路無國界的勒
對了老兄可否請教一下你們五毛最近對那個pc裝過濾軟體有什麼高見?

yyyxxxzzz
文章: 184
註冊時間: 週五 4月 18, 2008 1:22 pm

Re: 中緬邊界作戰(阿共版)

文章 yyyxxxzzz » 週日 6月 28, 2009 12:43 am

1,条约的名称是1941年6月18日中英两国政府换文,阁下自己去搜索或者去图书馆查一下原文,反正我说你不信。

老砲手
文章: 90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30, 2005 5:38 pm
來自: ROC

Re: 中緬邊界作戰(阿共版)

文章 老砲手 » 週日 6月 28, 2009 1:32 pm

yyyxxxzzz 寫:1,条约的名称是1941年6月18日中英两国政府换文,阁下自己去搜索或者去图书馆查一下原文,反正我说你不信。
我聽你再喇叭,滇緬公路1938年就開通,1941年末時到1942年初日軍開始同步攻擊英美在遠東的殖民地
英方自顧不暇根本沒簽什麼換文,而且後來那個區域全部劃為中國戰區根本沒定詳細國界
滇緬公路重頭到尾沒有完全中斷過,只做過道路修護,何來重新開啟之說
那是國共內戰,土鱉為了打擊國府撤退到滇緬的部隊與緬甸政府簽下的交換合約
那時候才確定失去那一大片國土,再把罪全往國民黨身上推
不要每次都拿歡樂偽基跟土鱉的御用學者文件來參考
那個會讓你的腦帶變笨,不要拿了五毛就忘了國恥

回覆文章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01 位訪客